综合新闻

人文学院第四届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举办

11月19日至23日,人文学院第四届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举办。此次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包含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学术和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推动人文学院与海外合作院校在教学、科研、师生互访等方面的合作,推进学院开放人文战略,提升学院国际化影响力。    

图片1.png

11月19日,美国维思大学弗里斯全球研究中心主任、东亚研究弗里曼讲席教授、哲学系教授Stephen C. Angle作题为“Not Just Reciting the Classics: Confucian Philosophy as a Way of Life in Today’s Higher Education”的主题演讲。人文学院副院长蔡文菁主持活动,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武云担任与谈人。主讲人阐释了儒家哲学如何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进步儒学”的框架内设想教育,应对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图片2.png

11月20日,人文学院国际文化节在闵行校区东区大转盘举行,本次活动以“多元与共享”为主题,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党政办主任李琳莎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吸引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学生参与,学生们设立摊位,向交大师生展现各自国家的传统文化和人文风采。

图片3.png

11月20日,“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教育与文化”国际工作坊线上线下融合举行。工作坊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主任王骏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军、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东亚系教学教授梁霞、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助理教授钱之莹担任主讲人,围绕“新时代AI人工智能工具的发展对中文教学的影响和启示”“ChatGPT对中文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等话题展开了多维度与深层次的讨论。工作坊特邀嘉宾德国海德堡大学孔子学院院长 Petra Thiel,泰国玛希隆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张曹武,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李哈布围绕主题讲座的内容,相继发表了关于在中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活用AI工具的见解。本次工作坊吸引了线上及线下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140余名师生参加,为未来人工智能时代AI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运用提供了诸多新的方案和思路。

图片4.png

11月20日,人文学院举办海外交流项目分享会,国际化办公室张艺菡老师围绕学校和学院层面的交流交换项目以及奖学金政策等作了详细介绍,并回答了学生们关切的众多问题。

图片5.png

11月20日,美国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讲席教授罗福林应邀作题为“亚非团结和一种新的‘世界文学’”的主题演讲。11月21日,马来西亚南方大学中华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兼中文系教授王润华应邀作题为“五四南洋想象与东南亚南洋想象对话之后”的主题演讲。


11月21日,人文学院举办“上海交通大学-布里斯托大学2024名师系列讲座”。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人文学院教授Catherine O'Rawe以“The Non-Professional Actor in Global Cinema”为题作主题演讲。人文学院人文艺术研究院副教授施东来主持活动。主讲人围绕非专业演员的历史、理论和表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释,并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11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白岩诗社共同主办的“中文-世界诗歌之夜”活动在闵行校区人文楼举行。

11月22日至23日,人文学院举办“南洋视野、中国经验与文学传播”国际研讨会。此次会议邀请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马来西亚南方大学、马来亚大学、香港岭南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参会。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副处长高延坤、人文学院院长吴俊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为期两天,近30位学者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中文教育、华文文学以及中国研究等议题,进一步推进与海外高校中文学科之间的学术对话和交流,提升学院国际化影响力。

人文学院第四届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在前三届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形式、深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五大洲的近500名海内外知名高校师生参加。未来,人文学院将继续举办国际交流周暨国际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与海外合作高校加深联系与交流,进一步助力人文学科发展和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化办公室
国际化办公室、留学生事务中心
人文学院
栾金乐
刘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