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举办第3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

2024年11月2日至1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学校举办第33期预备党员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学员论坛、参观实践等形式开展培训和学习,切实提升预备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党性修养和实践能力。

在理论授课模块,媒体与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单世联,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周凯,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燕晓英,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陈超,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马楠受邀作专题报告。

5.jpg

单世联作“‘江流九派尽朝宗’:中华文化的包容发展”主题授课。他聚焦中华文明包容性的显著特征,旁征博引,对包容性作为文化内涵、盛世标识以及转型动力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全面阐释,勉励学员们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深刻感悟思想伟力,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走向未来,以新气象新作为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3.JPG

周凯作“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若干思考”主题授课。他从历史发生和政党差异两个视角,分析比较了西方现代化先发内生与中国式现代化转型后发外生的显著区别,强调了使命型政党对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详细讲述了中国式现代化“新”在何处,勉励学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年力量。

2.JPG

燕晓英作“智能时代的媒介素养”主题授课。她从媒介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引入,讲解了智能时代的媒介环境、伦理以及责任,着重指出信息筛选与判断能力是媒介素养的核心技能。她强调,媒介素养不仅关乎个人能力,更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希望学员们使用媒介时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在信息洪流中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坚持理性判断。

4.jpg

陈超作“两岸关系中的台湾青年与台资企业”主题授课。他分析了经济联系对于维护两岸关系稳定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台湾政商关系以及在陆台商现状,由此引发对台湾青年群体工作的讨论与思考。他指出,台湾青年是两岸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两岸青年同受中华文化滋养哺育,彼此间的互动和合作为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1.JPG

马楠作“‘人地关系’视角下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主题授课。他从人地关系的视角系统审视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社会动因,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地理环境和国际支持等多重“人地关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2ed2e3e3978d5c19a1a0bad3e21a6e1.jpg

在实践教育板块,各班以班级为单位前往南汇监狱、龙华烈士陵园、四行仓库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加强党史、党纪学习教育,汲取前行动力。

7-1.JPG

7-2.JPG

学员们还参与了校园绿地保洁、拔草翻土等劳动实践活动,助力精美校园建设,弘扬劳动精神。

71e02da6325910f48731954e8148909.jpg

全体学员还以班级为单位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挺膺担当”为主题开展学员论坛,邀请特邀顾问进行指导,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学习成果,感悟青年担当。

结业前夕,全体学员还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青年党员使命担当和培训心得体会撰写了思想汇报,并参加了理论考试,对培训期间的学习成效进行检验。

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理论素养,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党员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全体学员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坚定的信心,勇挑重担、锐意进取,努力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青春篇章。

刘梦阳
培训班各班学员
学指委思政室
杨忞
刘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