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致远学院召开“中英文写作课”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
2024年9月27日下午,“中英文写作课”通识课程教学研讨会在致远书院300会议室举行。此次研讨是致远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系列研讨的一部分,旨在促进学科课程融通以及学科内部分支之间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致远学院通识委员会主任关增建,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郇昌鹏,“学术英语交际——写作与发言”课程负责人张荔与英文写作团队教师,“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负责人赵思渊与中文写作团队教师,以及学生代表2022级物理学方向王瑜含同学参会。
会议由致远学院副院长周栋焯主持,他介绍了“学术写作与规范”“学术英语交际——写作与发言”两门课程的建设历程,剖析了当前中、英文写作课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也向与会老师们积极参与本次研讨会、为优化致远通识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建言献策表示感谢。
赵思渊强调“学术写作与规范“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重在训练批判性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想法,并在此引导下开展研究与写作。
张荔重点介绍了“学术英语交际——写作与发言”课程中“演讲”模块的精心设计方案,并指出课程在兼顾大学英语水平考试的实际需求的同时,更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在赵思渊和张荔两位老师作为中英文写作课程负责人介绍课程大纲与教学理念之后,周栋焯详细介绍了学生问卷调研情况,并邀请学生代表王瑜含分享对两门课程的意见及建议。随后,与会老师就问卷调查结果以及学生分享的课程意见与建议,展开了充分的交流探讨。
郇昌鹏建议,中英文写作课老师应相互加强沟通与合作,进一步凸显各自的教学特色,避免内容重复,实现优势互补。
关增建也分享了他对课程优化与建设的深入思考。他指出,中英文写作课目的都是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如何提升写作课程的效果,关键在于加强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进而有助于培养出具有扎实写作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通识人才。
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畅通了师生交流通道,也为进一步提升中英文写作课程教学质量、优化课程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致远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推动学院各学科方向课程建设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