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科技与人文的对话——院士大讲堂第三讲”在上海交大举办

2024年8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和人文艺术研究院举办本年度第三场“科技与人文的对话——院士大讲堂”。本次院士大讲堂由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王宁主持。英国学术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伦敦圣玛丽大学乔治•斯坦纳比较文学讲席教授 (George Steiner Professor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院长加林·提汗诺夫(Galin Tihanov)与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尚必武,针对当前时代科技给人文学科研究带来的挑战以及所赋予的新视野,立足于文学研究中技术手段的辅助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和世界文学的关系等前沿话题发表主旨演讲,并且在王宁教授的主持下展开学术对话。来自牛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各高校的多位教师以及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01.png

提汗诺夫院士作了“量化中的文学史:谱系学”(Quantitative Literary History: Genealogies)的主旨演讲。提汗诺夫院士围绕比较文学中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他以文学研究中的技术运用为主题,讲述了自20世纪以来的人文学者所提出的用量化思维模式和技术作为支撑方法来审视文学的研究范式,以及这种研究视角为文学史创造的学术价值。除了简述了数字人文的代表性学者佛朗哥·莫瑞提(Franco Moretti)的研究外,提汗诺夫还介绍了早期俄国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以量化方式来探索悲剧内涵的波利思·雅克霍(Boris Yarkho),以及致力于机器学习和文本定量分析的泰德·昂德伍德(Ted Underwood)的研究成果。他认为他们提出一些给人以启示的量化研究方法,比如筛选文学作品中某一个词汇或者主题的分布,以语言单位的数量分析来显现文学作品所聚焦的语境。值得一提的是,以雅克霍为代表的学者甚至在电脑还未诞生的年代,就已经提出了量化研究的文学思考。这些学者处在不同的科技时代,选取的工具有所差异,但他们的思想体系却是相通的:用量化的研究方式来呈现出一个更加清晰客观的文学世界,借助多样化的技术手段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价值,拓宽文学研究的视域。

02.png

尚必武院士作“阿兰·图灵的幽灵:世界文学与人工智能”(The Specter of Alan Turing: World Literature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主旨演讲。尚必武从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出发,以人工智能小冰写诗的现象以及麦克尤恩《我这样的机器》、石黑一雄《克拉拉与太阳》等作品为具体内容,启发大家思考关于人工智能和世界文学的几个核心问题:人工智能是否能够思考、能够创作,甚至取代人类的作用;人工智能文学是否会最终成为世界文学。尚必武认为,将人工智能作为研究世界文学的方法和传播世界文学的手段,是人工智能和世界文学之间的重要联系之一,而莫瑞提的“远读”(distant reading)等方法便是这方面的重要实践。而另一方面,研究人工智能本身所创造的文学和以人工智能为主题的文学,也同样是对人工智能和世界文学关系的重要探索。人工智能在当下社会不仅给我们带来挑战,还为我们提供很多让世界和生活变得更好的东西。除了将人工智能作为我们研究文学的技术支撑之外,我们还要关注人工智能描绘出的文学世界和世界文学所书写的人工智能世界,这正是我们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所要探索的文学未来。

03.png

主旨演讲之后,王宁院士、提汗诺夫院士和尚必武院士围绕技术手段和文学研究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学术对话。三位院士认为,以莫瑞提为代表的学者所采用的技术研究方法为我们观察和研究世界文学提供了新的视野和路径,但这与传统的人文学科对文学的审美阐释并不冲突。实际上,量化研究为学者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处理浩如烟海的文学。人工智能也是我们面对未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话题。在座师生纷纷向三位院士进行提问,三位教授对数字人文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人工智能文学的未来发展走向等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解答,并且和在座师生进行积极地探讨。通过院士们的学术对话,参会的师生们对于科技和人文的关系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与思考。

04.png

“科技与人文的对话——院士大讲堂”系列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发起。该项目的策划者王宁院士透露,他已向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欧洲、美国、英国、俄罗斯、西班牙、加拿大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的30多位院士发出了邀请,收到了积极的响应。活动既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等学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及交大人文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的领先地位和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社会各界对于人文学科的核心价值与现代科技融合潜力的全面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公众对于科技与人文融合实际效用与深远意义的理解。

据悉,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和欧洲爱思唯尔传媒集团通过量化的方法共同发布的2%全球顶尖科学家(文学研究)影响力(2023)榜单中,共有5位中国或华裔文学研究学者入选,其中上海交大的王宁和尚必武双双入选,其中王宁居于全球1%顶尖文学研究者的前列,他的英文著述之影响力远超许多欧美国家的院士和著名学者,这充分说明量化方法可以科学地客观地反映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同时也说明了上海交大在国际人文学术研究中所居于的领军地位。

曾欣乔
人文艺术研究院
徐倩云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