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杨建民做客船建学院第44期旭华讲坛分享“开拓一号/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的研发之路
7月24日上午,船建学院和海洋装备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四十四期“旭华讲坛”,船建学院讲席教授杨建民带来了题为《“开拓一号/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研发》的精彩报告,吸引了众多校内外师生参加。本次讲坛由海洋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翁震平主持,船建学院党委书记周薇、院长付世晓,深远海大科学设施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胡勇军等参加报告会。
本次报告,杨建民从深海采矿重大意义出发,剖析了深海采矿所面临的基础科学问题和技术挑战,详细介绍了 “开拓一号”和“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的研发和海试历程。自2013年起,杨建民带领船建学院海洋工程团队深入开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创新研发了“开拓一号”和“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开拓一号”于2021年8月成功完成海试验证,水深达到1305米。2024年6月,“开拓二号”成功完成西太平洋深海试验,实现我国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最深达4102.8米,并成功取回深海多金属结壳与结核等深海矿产样品。此次“开拓二号”成功海试,标志着我国深海重载作业装备创新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深海矿产资源从勘探向开发迈进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杨建民对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表示将继续为我国深海科技与产业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一流学校作出更大贡献。
提问交流环节,杨建民与现场师生就深海采矿车研发过程中的海底稀软沉积物行进打滑、深海环境智能感知与控制、海底环境监测评估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热烈、深入讨论,与会者深受启发。
报告会后,周薇在发言中对杨建民及海洋工程团队在开拓二号研发项目上所付出努力表示高度肯定,表示“开拓二号”研究成果体现了上海交大在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领域的领先水平,对我国深海采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矿车研发充分展现了团队成员,特别是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开拓、创新精神。她也期待团队今后在深海采矿装备领域进一步创新研发,学院将继续加强海洋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为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翁震平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此次学术报告会旨在激发学校各涉海专业相关教师和同学对深海采矿及海洋事业的科研热情,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学校“大海洋”行动计划,共同迎接海洋科学和技术挑战,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交大智慧。
杨建民教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深海工程装备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研究,致力于解决深海工程装备创新研发和安全保障难题:研制成功我国首座海洋深水试验池,形成深海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创新研发了大型海洋平台性能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成功应用于海洋石油981等国内外多个海洋平台与大型工程;主持研制了“开拓一号”和“开拓二号”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水深首次突破4000米。创办学术期刊Journal of Ocea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JOES)并任主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