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24年学森挑战计划船建学院“水下机器人挑战营”与“创新结构挑战营”圆满收官

近日,为期6天的上海交通大学2024年学森挑战计划圆满收官,船建学院“水下机器人挑战营”与“创新结构挑战营”顺利结营。四十余名来自全国重点中学的高中生在船建学院线下开展学习、实践、成果展等活动,打开边界、交叉融合、突破创新,进一步增强学科志趣,完成科学探索之旅。


图片1.jpg

16日,木兰船建大楼装扮成蓝色的海洋,由船建校友设计的我国各类首型首制舰船和海洋装备以及一排排建筑结构工程项目,《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船舶智能制造》《力学创新实验》等课程学生项目作品悉数亮相。

图片2.jpg

图片3.jpg

学院党委书记周薇、上海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薛鸿祥,水下挑战营营长林志良,创新结构挑战营营长宋晓冰及《从“造岛神器”到未来海上城市的五个奥秘》《破解超级工程的创新密码——探秘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学森挑战课程团队教师与同学们亲切会面,欢迎大家参与船建学院学森挑战营活动。

全体营员共同参观“与国同行”院史院情展示馆和学生创新船建分中心,了解学院发展历史与科创实践项目。


上天入海·专业探秘


图片4.jpg

7月16日,水下机器人挑战营走进船建学院实验室,参观高水平科研设施及科研成果。营员步入风洞循环水槽和空泡水筒实验室,探究流体动力性能等相关试验。随后,营员们来到国内最高水平的深海技术和装备研究机构之一的水下工程研究所,对话“海龙号”“思源号”“曼塔号”等深海无人潜水器及载重作业装备的科研人员,深入科研一线,探寻深海奥秘。

图片5.jpg

图片6.jpg

7月17日,创新结构挑战营来到位于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漫步云端,俯瞰黄浦江两岸,并来到125层近距离参观有“上海慧眼”之称的上海中心大厦阻尼器,了解强风作用下高层大楼屹立不倒的“奥秘”。

科创实践·兴趣培育


图片7.jpg

图片11.jpg

本次暑期线下挑战营安排了丰富的科创实践环节及实操项目。在水下机器人挑战营,同学们通过自主设计、模块打印、结构组装、水下实测等环节,完成一个个水下推进器作品。装有仿生手臂的“天线宝宝”“大闸蟹”“铁甲小宝”等作品在“水下足球赛”中大显身手。

图片10.jpg

图片11.jpg

在创新结构挑战营,同学们纷纷化身桥梁结构工程师,从刚开始的用木条、胶水拼接小桥,再到最后用木材板、气钉枪搭建承重多人登载的大桥,科研梦想在动手实践中生根发芽。

星光晚会·友谊长存

7月19日晚,令人期待的星光晚会在致远湖东侧草坪浪漫上演。同学们自导自演歌曲联唱、rap、吉他弹唱等节目燃爆仲夏夜,同学们提前体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收获真挚友谊,感受交大校园的独特魅力。

图片13.jpg

图片12.jpg


成果展示·共同约定

7月20日,学森挑战计划科创作品展在霍英东体育馆惊艳亮相。水下推进器、仿生螃蟹、重载结构木桥等学生科创作品搬上展台,现场吸引各挑战营同学围观参与。6天的科学挑战之旅,是一场生动的项目式教学实践。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完成了不可思议的科创作品,不仅丰富了学科知识,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还在各项活动中激发了创新思维、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

图片14.jpg

图片15.jpg

活动评选出优秀营员及最佳创意作品奖、最佳团队写作奖、最具科研潜力奖、最佳科创实践奖和最佳科创突破奖等特色奖项。一颗颗投身科学的种子在学森挑战营萌芽,未来在上海交大、在船建学院继续学习成为同学们的共同约定。

图片16.jpg


随着学森挑战计划结营仪式的圆满落幕,2024年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水下机器人挑战营”与“创新结构挑战营”也正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六天里,营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船建学院的魅力,更在科研实践中感受到了科学的无限可能。从初识船建,到深入实验室探索深海奥秘;从亲手组装水下机器人,到设计承重结构桥梁,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惊喜。这些经历不仅激发了他们对工科学科的浓厚兴趣,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科学探索的重要性与意义。同学们在挑战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对交大充满了向往与期待。他们渴望能够在这里继续深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推动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衷心地希望每一位对科研创新充满热情的学子都能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将这份期许转化为实际行动。愿同学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探索未知、勇于创新实践,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期待着更多优秀高中学子的加入,共同为国家的船海事业和科技创新贡献青春力量!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张海霞
任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