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向海而生,赤诚前行

2024年“雪龙2”号试航暨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圆满收官

2024年6月14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圆满完成试航暨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任务,返回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在部部共建、科教融合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在2022和2023年度分别依托“雪龙”号、“雪龙2”号成功实施2次科教融合海上教学活动,共同打造了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精品海洋实践课程,树立了部部共建的良好典范,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微信图片_20240615122224.jpg

今年,“部部共建、科教融合”之帆再度扬起。上海交通大学原校长林忠钦院士,部部共建的主要建设人之一,担任航次教学顾问,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院长周朦担任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船舶与飞机管理处处长赵炎平担任领队,“雪龙2”号船员队伍39人和科教融合管理与技术支撑团队8人,与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12名老师、29名学生以及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各1名老师和4名学生共同参与。航次任务包括科教融合海上实践课程和今年北极考察试航的人员培训和设备检验。

经过三年来的不断完善,这门海上实践课已成为集全员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组织育人、服务育人于一体的交大特色课程。上海交大海洋学院教学团队对实践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计划做了精心设计,与极地中心周密组织了课程的实施方案,从航次计划、物资准备、资料信息收集到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精心备航;航次中航次领导、管理和技术、教学实践和思政工作团队紧密合作,通过历时5天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教书育人与科研育人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汇合,培养年轻学子投身海洋与极地事业的家国情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同舟共济的团队意识,落实培养科学与技术交叉复合的青年海洋领军人才。

在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

6月10日早上,随着一声鸣笛,“雪龙2”号正式向东海计划区域启航,开展科学观测与教学任务。本次实践课程含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技术、生态和气象等多个海洋学科方向。实践内容包含温盐深(CTD)剖面观测、ADCP全航程连续走航、浮游生物垂直拖网、无人机海表参数测量、气象观测、多管采泥器、箱式采泥器以及底栖生物拖网等不同海上调查设施的操作流程。在上海交大海洋学院教学团队、调查团队、技术支撑团队的全力投入与保障下,师生分组合作开展了走航观测,共完成了6个大面站全深度、多学科综合调查,以及1个24小时连续站的教学任务。林忠钦院士与学生一起,参与了物理、化学、生物、地质、技术、生态和气象等多个海洋学科方向的实践课程。

微信截图_20240615154504.png

同学们亲手完成CTD采水器的准备与下放,完整经历从取水到测量各种参数的过程,用显微镜观察形态各异的浮游动植物,从底栖拖网中挖出“海地瓜”和小章鱼,动手安装多管采泥器并制作岩石薄片,操纵无人机...... 在老师和船员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获取了和书本上不一样的宝贵知识,上海交通大学2023级研究生夏天说:“在这次实习中,我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现场研究的重要性。面对未知的大海,每一个数据的获取、每一项实验的完成,都需要严谨的态度和默契的配合。”

实践过程不仅极大地加深了同学们对海洋学科的理解,更让他们深切地体会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所带来的无限可能,领略到了海洋科学广博又深邃的魅力。

在风浪中磨练顽强意志

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克服晕船和种种身体的不适,完成各个站位的高强度作业,这不仅是对同学们专业技能的考验,更是对他们意志力和自我极限的挑战。

微信截图_20240615154936.png

“无论是在凌晨两点的月池边,还是在四点的日出时分;无论是在傍晚六点的绚烂晚霞下,还是在晚上十点灯火通明的实验室里,‘雪龙2’号见证了我们每一个难忘的瞬间。”和上海交通大学2023级研究生马明玮一样,24小时连续站作业让很多同学都印象深刻,并由此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海洋人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微信截图_20240615155007.png

成功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作业任务后,同学们来到甲板,抬头仰望,在漫天星光中感受星辰的力量,从缓缓升起的红日中感受着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这样的经历和景色会在同学们心中熠熠闪光,成为人生中一段难以忘记的回忆。

在国之重器上感受家国情怀

“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能够在这样一艘国之重器上实践,是非常宝贵的机会。本次实践课程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了生动丰富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将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劳动育人融入育人全过程,让学生们在课余充分了解极地科考,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与家国情怀。

微信截图_20240615155036.png

航次上开展了多次主题分享活动,专业教师冯媛媛和教学队长罗玮深入讲述了她们的南极考察经历;领队赵炎平分享南北极考察中遭遇的险峻与挑战;首席科学家周朦对南极磷虾的调查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解读,向同学们展示了极地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知识;航次教学顾问林忠钦则聚焦于国家与学校的发展战略,介绍了深远海大设施的建设推进情况,深入剖析了“大海洋战略”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发展路径与实现策略,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海洋事业,为构建海洋强国贡献青春力量。通过老师们专业又生动的分享,增强同学们对海洋科研工作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科研的浓厚兴趣和探索精神,树立他们对海洋、极地的家国情怀。

09.jpg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铿锵有力的宣誓在“雪龙2”号直升机甲板上响起,20多位海洋学院师生党员在航次教学顾问林忠钦同志的带领下,面对党旗回顾入党誓词。在“雪龙2”号这艘承载着中国海洋与极地科研梦想的巨轮上,铮铮誓言代表着一种信念的强化以及责任的传承,年轻的同学们定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微信截图_20240615155103.png

航次开始时正值端午佳节,各位师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包起了粽子。五花八门的粽子在大家手中成形,灿烂的笑容也在大家脸上浮现。海上实践期间,同学们也主动参与到船上帮厨和包饺子活动中,亲身参与厨房工作和食物准备过程,深刻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重要性,提升了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技能,在劳动中学会感恩、奋斗和成长。

12.jpg

5天的海上生活充实又精彩,仿佛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在每个人心中铺展。那起伏的波涛、飞溅的浪花,细致而全面的课程安排,以及亲手参与的实验和实践,让同学们跳出课本的框架,亲身体验海洋科学的魅力,拓宽了视野,对海洋科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上海交通大学2023级研究生吴文荻在出海心得中写道:“这次学习经历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引领着我——以最严谨的研究精神去遇见和发现最浪漫最美好的大自然。”相信同学们和她一样,从此对海洋的热爱将更加炽热,对海洋事业的追寻也将更加坚定。这次海上之行,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将激励着同学们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探索、追求,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海洋学院
海洋学院
谢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