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菁萃·“海上声韵——海派红楼梦主题音乐会”走进上海交通大学
2024年5月16日晚,“菁萃”系列活动、上海歌舞团“海上声韵——海派红楼梦主题音乐会”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人文学院音乐厅奏响,为交大师生带来了一场传统文化与当代审美相结合的精彩音乐盛宴。上海歌舞团团长王延、副团长吉健晖,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齐红,校文明办副主任王喜芳,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艺教中心主任陈丽璘,以及来自学校机关部处、各院系、直属单位的师生们出席了活动。
《海上声韵——海派红楼梦主题音乐会》由上海歌舞团倾情打造出品,是第39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主体演出项目。音乐会选择了13首87版《红楼梦》的经典曲目,融入了上海特色的海派审美和国际化风范,为经典曲目赋予现代审美内涵,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幅熠熠生辉的精美画卷。
演出开始前,上海歌舞团的歌唱家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合唱团的同学们用“以歌会友”的方式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与合作。歌唱家们以一曲欢快雅致的《上春山》为开场,带领大家进入一个充满诗意的音乐世界。合唱团的同学们则以一首充满活力的《迷人查妮娅》回应,展现了交大学子的朝气与热情。最后,大家合唱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美妙的歌声汇聚成和谐的乐章,大家在音乐的交流中获得了心灵的共鸣。
音乐会以一首旋律耳熟能详的《红楼梦引子·序曲》开场,当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响起,瞬间将观众们带入了如梦似幻的大观园世界。随后,歌唱家们演绎了《好了歌》《紫菱洲歌》《红豆曲》《题帕三绝》《叹香菱》《分骨肉》《晴雯歌》《秋窗风雨夕》《聪明累》《葬花吟》等多首人物主题曲,通过多声部混声合唱、独唱等形式,配以钢琴与弦乐四重奏的全新演绎,将江南韵味的声调与海派室内乐的完美结合,用优美的旋律和歌词深情诉说着人物的情感与命运,令人沉醉其中、回味无穷。
最后,在阿卡贝拉混声合唱《枉凝眉》的动人旋律中,音乐会落下精彩帷幕,师生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音乐厅内久久回荡。
音乐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收获颇丰。农业与生物学院硕士研究生汪伯涵表示:“演员们不仅声乐技巧高,也在歌声中演绎了角色性格,优雅而梦幻,我跟随着演出进入了《红楼梦》的梦中。虽然我对电视剧版不熟悉,但是可以在优美的旋律和精湛的表演里‘身临其境’,我看到黛玉的多愁善感、晴雯的活泼直爽,王熙凤的精明能干,以至于跟随着人物的故事不觉已眼眶湿润。这就是室内乐的精致,从人声、音乐、灯光,无不打造出一个美妙的情境。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寄托之场所,需要我们年轻一代多多思考,发挥年轻力、向上力,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人,让更多的人读懂历史,体验到如此多彩的世界。”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冯胤仪表示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合唱团女中声部长和交大原创音乐剧《鲁迅》的制作人,我对此次上海歌舞团交大行充满期待,很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和专业院团进行面对面交流。无论是在互动活动还是晚上演出中,上海歌舞团的声乐艺术家们都展现了非常专业的演唱技巧。‘海上声韵’用特别的海派主题室内乐带给我们一场美好的体验,可以在演出中感受到制作团队的创新精神,传统音乐、爵士即兴、流行元素、Boss Nova巧妙融合在一起,正是体现‘海纳百川’的创新融合。期待未来能够再次欣赏“海上声韵”带来的精彩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菁萃”品牌系列活动,致力于打造一堂有意思、有温度、有启示的人文艺术分享课,邀请国内外专业艺术院团和人文艺术名家走进交大,引领年轻人们感受美、理解美、传播美。未来也将继续举办缤纷多彩的人文艺术分享活动,为师生带来生动的美育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校园美育内涵,提升文化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