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李政道研究所举办“与李同行”系列导学沙龙活动

为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李政道研究所举办“与李同行”系列导学沙龙,开展“与李同行·导学畅谈”与“心之绿洲·自在呼吸”两期沙龙活动。

与李同行·导学畅谈

构建一段和谐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导师的必修课。5月20日,李政道研究所举办“与李同行·导学畅谈”活动,学指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碧菱,李政道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李姝姝出席活动,研究生导师及班主任代表、科研与教务办老师等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思政教师杜琳宸主持。

20240521_121735_237.png

张碧菱以“导学思政”与“导学关系”思考为题,从研究生培养总体要求、导学关系的思考建议、导学思政工作载体三个层面出发,启发导师合理评估导学关系中的学生期待、积极建构“和合共生”的导学共同体。通过优秀案例解析,她建议导师借助多元思政工作载体,促进多维良性互动,凝聚“导学思政”育人合力。

20240521_121759_120.png

经验分享环节,校十佳班主任李数和校优秀班主任蒋庆东分享了他们的导学关系处理心得。李数表示,培养学生要肯花时间、花心思,长时间的朝夕相处才能真正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而信任感是导学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基石。他认为,学生的提高也促进着导师的成长,双向的成长会使师生双方都从中受益。蒋庆东笑称,做导师是一个“当爹又当妈”的过程,既要一板一眼的教学生恪守学术规矩,又要关注并适时缓解学生的科研压力。他分享了自己组织课题组乒乓球比赛的故事,建议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等方式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20240521_121819_241.png

20240521_121906_678.png

交流环节,导师们就当前导学关系中遇到的困惑,如培养目标定位、师生沟通技巧、学生自驱力培养等深入交流探讨。

 image.png

李姝姝表示,青年教师是李所导师团队的主力军,对于新手导师而言,带第一批学生总是充满挑战的。她希望大家摆正心态,明确导师角色与责任,发掘自己适宜的导师风格,通过有效沟通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和尊重,通过课题组内的传帮带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律性,从而推动整个课题组的良性发展。

心之绿洲·自在呼吸

导师的自我关怀对一段健康的导学关系至关重要。5月8日,李政道研究所举办“心之绿洲·自在呼吸”活动,本期沙龙邀请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吴欣怡老师,李政道研究所党总支副书记李姝姝出席活动,研究生导师及行政人员代表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image.png

活动开始,吴欣怡从咨询师视角,为现场老师分享了处理导学关系的技巧,解答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导学关系、如何巧妙化解导学矛盾等问题。

image.png

活动中,吴欣怡带领大家闭上双眼、身心放松,从“观呼吸”中体验自我疗愈的力量,提醒大家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也别忘了保持内心的觉知力。通过OH卡牌,吴欣怡以极富引导性的方式,启发老师们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发掘潜在需求,探索解决之道。

会后,李政道研究所为与会老师发放了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编制的《心理健康导师手册》,希望导师们守护研究生心理健康,构筑和谐导学关系。 

师生互促教学相长,立德树人知行合一。李政道研究所不断探索和完善导学支持体系,为培育和谐健康的导学关系持续赋能助力。

杜琳宸
杜琳宸
李政道研究所
靳小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