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宋海涛做客上海交大第79期励行讲堂解读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
5月8日,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人工智能技术中心主任宋海涛做客第79期励行讲堂,围绕“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与交大学子进行分享与交流。校团委书记、学生处副处长李劲湘,图书馆副馆长郭晶等老师以及各院系学生代表近200人来到讲座现场,共同聆听宋海涛的精彩讲座。
宋海涛从人工智能的起源与发展历程讲起,结合历次科技革命和国家兴衰的历史,向同学们揭示技术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逻辑,以及当前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意义。技术赋能下,社会正步入全新的数字化时代,他细致剖析了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的内涵逻辑,并通过分析以机器视觉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从基础科研到产业落地的演进历程,探讨人工智能对全球经济结构、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从1G到6G再到通用人工智能(AGI)时代的标志性事件引出,宋海涛与同学们探讨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新质生产力”以及“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并结合“AI+”产业的各领域展开具体分析。他认为,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运力、存力、算力,将成为评判一个国家和区域发展活力的新标准。在AI大模型领域,将海量数据中获取的知识转化为可循环的服务或商业模式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他介绍了研究院培育孵化的通用机器人 “远征A1”等具体案例,以及人形机器人在柔性制造、特种替身、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的广阔前景。
作为交大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向同学们讲述了上海交大和研究院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他介绍,依托上海市、上海交大的优势资源, 研究院在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和新优势。面向未来,研究院将持续发挥推动作用,在全国新一轮科创建设中发出上海的声音,体现交大的速度。
在讲座互动环节,同学们围绕人工智能伦理、产业发展难点、人生道路选择等方面踊跃提问。宋海涛一一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回答。他还结合自身在交大求学和工作的经历,勉励交大学子时刻保持一颗与祖国同向同行的赤子之心,珍惜学校提供的全国最好的学习和实践资源,勇于承担各行各业的突破性工作,朝着人生发展的长期目标矢志不渝地前进。
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励行讲堂与校图书馆共同推出“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推荐阅读书单”。在讲座现场,嘉宾老师们共同揭晓推荐书单,鼓励师生们进一步了解本次讲座的延伸知识和相关前沿动态。本次讲座也纳入了图书馆“鲜悦”系列活动,郭晶代表图书馆为宋海涛颁发“鲜悦”纪念证书。励行讲堂学生代表向宋海涛送上了鲜花以及同学们精心设计的手绘漫画,以表达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励之所向,行以远航。”本次讲座中,宋海涛分享了自己对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的深刻见解和实践观察。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其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到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技术的最新动态,再到相关领域的实践成果介绍,他描绘了一幅科技与产业共融发展的壮阔图景,激励交大学子投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交大人的贡献。
本期讲座是上海交大励行讲堂“新质生产力”系列讲座的第三讲。系列讲座邀请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创始人、研究机构负责人等做客讲堂,讲述他们的创新故事和行业洞察。励行讲堂将继续开展系列讲座,持续增进同学们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理解和洞察,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热情,积极投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