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俞立中教授做客“教与学讲坛”分享时代背景下教育变革的机遇与挑战
5月7日,上海纽约大学名誉校长俞立中教授做客教学发展中心第169期教与学讲坛,带来“时代背景下教育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专题分享。本次活动由教学发展中心与密西根学院联合举办。教学发展中心主任王丽伟主持,密西根学院院长陈谦斌、教学发展中心顾问高捷及全校90余位教师参加。
俞立中教授从“未来的世界与未来的教育、教育变革的根本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上海纽约大学的探索”三个方面展开分享。
他指出,当前正逢“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而这其中人工智能将对教育带来重大影响。未来的大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养;未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体现在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方面。教育的这种变革具体表现为教育观念的更新、学习方法的变革和培养模式的创新,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教育变革的根本。未来教育将着力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创新素养,并构建课堂教学、在线学习、文化体验、社会观察、研究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习环境。此外,保护学生好奇心、拓宽科学视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尤其重要,强调教育要更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选择、学会思辨。
俞教授认为,世界发展需要更多人文交流,而中外合作办学是很好的人文交流途径。他以上海纽约大学为例,分享了国际办学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行政管理和学术管理、队伍建设、管理服务、接纳不同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的改革与创新。针对上海纽约大学的多元文化如何在共同理念下生存,俞教授给出了三点解答:理解差异、寻求共识;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学生。多年办学中,俞教授关注到四个促进学生发展的共性因素:给予充分的选择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和”学”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正如学校所倡导的,“MAKE THE WORLD YOUR MAJOR”,让世界成为你的课堂。面对多元文化,坚持理解差异、寻求共识,共同培养学生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上海纽约大学作出了积极探索。
现场交流中,俞立中教授与在场老师就管理制度和创新之间的平衡点、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差异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本次讲座以教育变革和中外合作办学的丰富实践案例和体悟,为与会老师们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实质性建议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