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贾伟平院士出席第九届医学家年会:以数字化赋能慢性病管理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慢性病防控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3.1亿高血压、1.25亿糖尿病、1.37亿慢阻肺患者,给国民健康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第九届医学家年会院士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伟平强调,中国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88.5%,80%的医疗费用用于慢性病防治,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给医保基金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压力。 

image.png

“上海模式”为慢病管理打造标杆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芬兰冠心病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特别高,其中男性的死亡率全球最高。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通过健康教育、生活行为干预等国家干预策略,芬兰北卡地区35~64岁人群冠心病的发生率在25年中下降了约70%。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数字化干预手段。

北卡(North Karelia)慢病干预项目,借助创新媒体进行有效宣传;建立疾病危险因素监测指示系统,注重慢性病病人及高危人群筛查;建立数字化的健康和福利统计数据库;积极发展基于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技术,该项目被誉为心血管疾病干预成功的典范。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指导下,上海市制定了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明确推进以健康为中心的全程健康管理为慢性病防治管理模式转型的主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探索,推出了慢病防控的“上海模式”。贾伟平院士介绍, 2015年,上海市开展了“以糖尿病全链条防治推进医防融合管理”的“健康云平台”建设。

该平台对接上海健康网大数据平台,以“上海市糖尿病预防与诊治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探索 “医防融合、全程有序”的慢病综合防治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健康云App,可进行糖尿病高危人群评估,接受早发现及并发症筛查的市民可查阅筛查结果。“上海模式”成为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的标杆。

推动全人全程健康管理

贾伟平院士强调要进行“全人全程健康管理”,即从头到脚、从分子到器官、从心理到环境的“全人”健康管理,从生到死的“全程”健康管理。

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之“吃动平衡行动”,提出“三减三健” 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三减即:减盐、减油、减糖,倡导公众口味清淡,控制盐油糖,提出“每日盐不过5克”“控制烹调油用量(每日25克)”“食品饮料要少糖(每日50克)”。

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提出“早晚两次、正确刷牙”“测体重、算指数、量腰围”“强健骨骼、爱护关节”,鼓励民众时时关注自己的健康,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多方借力,共助慢性病健康管理

“数字化是慢病防控与健康管理发展新趋势。”贾伟平院士指出,未来,健康产业需要依靠“互联网+”、医疗健康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健康大数据平台,加强健康管理和慢病防控管理。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慢病防控中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理念不谋而合,如何充分利用中医,让中西医结合在慢病防控中发挥最大作用,也是我们需要思考与探讨的。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健康管理同样需把握最前沿技术的趋势,如基因检测、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与智能康复、再生医学、中医智能装备及中医药信息现代化等,都将是未来慢病管理的助力。

贾伟平院士强调,大健康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要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认识健康、疾病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在联系。不能得了病才临渴掘井,要未雨绸缪关口前移,着力夯实社区的防控基础,不断觉醒全社会的健康意识,全力推进糖尿病治疗向全程健康管理转变。

转自: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黄晶)

主动健康战略与发展研究院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薛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