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逐科技之“光”,领全球之“纤”,电院CIP成果闪耀OFS大会
近日,国际光纤传感学界旗舰会议——国际光纤传感大会(OFS)在日本滨松市召开。适逢大会创办40周年,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何祖源教授率领学校智能光子学研究中心(CIP)十余位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盛会。
CIP师生在OFS-28大会合影
何祖源教授作讲座报告
刘庆文副教授作邀请报告
大会上,何祖源教授受邀针对光纤传感领域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热点的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DAS)技术,作了题为“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Fiber-Optic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ors”的长篇讲座报告(Tutorial talk)。刘庆文副教授作了题为“White-Light Multi-Beam Interferometry for Resonant Fiber Optic Gyroscope and Other Applications”的邀请报告(Invited talk),介绍了由CIP首创的采用宽带光源的谐振型光纤传感技术原理与应用。
第一排左:肖正原(导师:何祖源、陈嘉庚)发表PDP报告,第一排右:常晏铭(导师:刘庆文)发表PDP报告,第二排左:金志成(导师:何祖源、陈嘉庚)发表口头报告,第二排右:袁峥超(导师:樊昕昱)发表口头报告
在此次大会上,CIP学生口头报告2篇(大会投稿数413篇,录取46篇,录取率11%)以及张贴报告多篇,特别是在反映最新研究进展的Post-Deadline Paper(PDP)环节,CIP博士生2篇论文获得录取(大会PDP投稿总数22篇,录取7篇)。直博三年级学生金志成的口头报告“Silicon Photonic 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 Interrogator”发表了全球首个硅光集成DAS芯片研究成果,受到大会高度瞩目。作为PDP环节的首篇报告,直博四年级学生肖正原发表的“Complete Phase Noise Compensation for 50 km DAS with 100 kHz linewidth ITLA”提出了一种FDRD相位噪声补偿方法,采用低成本的100kHz线宽激光器成功替代昂贵的100Hz线宽激光器,实现了高性能长距离DAS,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工业应用价值。
这些成果在OFS大会的集中展现,凸显了上海交通大学CIP团队持续引领光纤传感技术,特别是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国际前沿发展的重要影响力。
智能光子学研究中心
智能光子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Intelligent Photonics,简称CIP),成立于2012年9月,是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聚焦于光传感、光互连、光计算领域的研究团队。团队学术带头人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何祖源。自成立以来,CIP团队始终秉持做世界一流学问,开拓国际学术前沿的理念,引领学生攀登学术高峰,同时坚持从实际问题中发掘和凝练科学问题,找真问题,做真学问。团队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重点基金、重点国际合作基金以及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等重要项目,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要研究成果,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在CIP培养的学生当中,迄今有2人获校优博,2人获校优博提名,1人获中国电子学会优硕,1人获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博提名,多人获得国际会议论文奖、国家奖学金和市/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