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文博育人:让“爱国”在交大人心中落地生根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骄傲的交大人,我们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在上海交大文博楼首演的“嘉木成荫 墀耀万春”情景式党课上,同学们的誓言铿锵有力。

这是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也是通过主题教育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剪影之一。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定位,在主题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师生中厚植家国情怀、铸牢爱国精神、坚定报国之志,让爱国主义在每个青年学子心中落地生根。

在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年华。”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才能始终保持事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04-12林郑月娥参观校史馆(杨书记).jpg

微信图片_李彦宏参观校史馆(丁校长).jpg

在“校史博物馆”中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国家相关部委、国内外重点高校、上海市相关企事业单位、国际知名企业以及校内师生9.8万人次到上海交大校史博物馆参观学习。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班子成员和业务骨干主动担纲,积极讲好“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的交大故事,全方位服务主题教育,让“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成为社会各界新时代建功立业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心全力保障军训期间的新生校史馆参观学习,8月25—31日,历时6天,圆满完成40余个连队、4600余人、83场校史馆讲解接待任务。

06-06主题教育中央指导组一行(顾书记陪同).JPG

微信图片_张校长参观杨展.jpg

在“科学家珍档”里学。5月7日,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联合上海大学博物馆、上海市档案馆和华东师范大学档案馆等单位的专家,召开上海交大红色珍档之爱国科学家篇章开放鉴定专家评审会。专家组遴选出包括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在内的众多爱国科学家曾在交大学习、执教、任职的37件红色珍档。这批红色档案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反映出交大科学家的爱国爱校情怀,具有重要的史料研究和宣传价值,有助于高校发挥红色档案资政育人功能。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学。5月12日,交大博物馆自成立以来首次完全自主策划并实施中华传统文化特展“合子记”。展览共展出陈国桢先生珍藏的188件/组古代瓷盒精品和他捐赠给交大博物馆的30余件越窑青瓷,全景式解读“中国盒子”和“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5月18日,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积极探索文博教育和党团共建相结合,联合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委员会、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和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举办“中国盒子——艺术与科学的对话”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邀请文博专家和电院教授共谈,以“盒”为媒,溯源文博珍藏背后的故事,展示交大科技前沿探索。中心全体党员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表示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高校档案文博事业呈现出更多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象,形成与时俱进的发展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实践中铸牢爱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充分激活博物馆场域,2023年4—9月组织策划了十多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数十万名师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洗礼。与此同时,师生们也在用各自的方式告白祖国、歌唱祖国,感受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情感羁绊。

百年交大青年说海报.jpg

百年交大青年说合影.jpg

为纪念五四运动104周年,在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特别推出“百年交大·青年说”系列活动,5月4日下午1:00首次线上直播。活动聚焦于交大百年徐汇老校园的历史建筑和红色印记,由9位优秀的校史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员担纲主播,通过“朋辈人视角、沉浸式讲述”的方式,多维度、立体化地激活百年校园的红色密码,讲好交大红色故事,勉励新时代的新青年永怀赤子之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活动视频在交大抖音、快手、微博、B站以及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视频号五大平台同步直播,截止至直播结束,累计观看人数达12万人次。同时视频后续以11个系列短片形式,在各大平台持续播出,累计播放量达38.5万次。

博物馆合唱音乐会2.jpg

博物馆合唱音乐会1.jpg

5月28日,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与人文学院(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主办“乐·博”SJTU学生合唱团博物馆专场音乐会,利用博物馆建筑空间特点将艺术与文化、音乐与博物馆相交融,推进博物馆与交大师生美育、德育协同育人。近200名SJTU学生合唱团员们用21首古今中外的优秀音乐作品,通过大合唱、小合唱和个人独唱等形式,在文博楼这座交大人的文化地标里,表达着当代青年对未来的无限希冀,祝福伟大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

科普讲解大赛选手照.jpg

科普讲解大赛合影.jpg

5月31日,配合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上海科技节科普系列活动,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校团委和校航海文化与科技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首届科普讲解大赛决赛。比赛以“创新启航传承路,科技引领强国梦”为主题,15组决赛选手的选题聚焦大国重器和科技前沿,讲解中微子望远镜、港珠澳大桥建设技术、核动力电池等,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风格迥异的讲演带领现场观众踏上奇妙的科学知识之旅,反映出选手们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关切,鞭策今日交大人为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厚植根基。

校庆期间,以《本草纲目》中的30种药用植物为绘画题材的“春到人间草木知——万芾绘画作品展”在上海交大程及美术馆开展。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联合药学院招募40余名学生志愿者参与解说词撰写和展览讲解工作。同学们查阅大量中草药相关资料,结合专业知识系统整理出讲解稿;克服学业紧压力重参加志愿服务,录制讲解短视频等。学生志愿者表示,在带领观众们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同时,深切感受到祖国五千年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看齐中坚定报国之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先进人物、先进集体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精华,是最优秀的成分。他们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他们的精神、品质、风格,是人们学习的榜样,是鼓舞和教育人民前进的无穷力量。”

主题教育期间,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借助情景式党课、典型人物图片展和校史推理剧的契机,引导广大师生向典型模范看齐,从典型人物和榜样事例中汲取营养,让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渗透到每个人心中,并转化为学习强国、教育报国的实际行动。

杨展党课2.jpeg

杨展党课.jpeg

5月18日,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联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打造“嘉木成荫 墀耀万春”情景式党课。党课以“科教兴国 开创未来——‘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杨嘉墀校友专题展”为蓝本,从最开始的剧本打磨、台词撰写,到角色诠释、展厅排练以及物料准备等,都是中心老师与交大学子协力完成。一场场排练,一次次精神洗礼,激励今日的交大人勇担历史重任,敢于打破科技桎梏,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磅礴力量。正如科研人员的饰演者、电院童喆瑜同学所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我在感受一个无名科研工作者心路历程的同时,也崇拜着当年那些克服重重难关、为国家战略科技‘两弹一星’事业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这个情景党剧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杨嘉墀,也更坚定自己投身基础研究的决心。”

5月24日,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与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两代青年跨越时空的使命追寻——纪念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图片展。展览牢牢把握当代青年与留法勤工俭学青年“同为青年人、同怀强国梦、同处黄浦江、同赴法兰西”四大特征,将分属两个历史时空的事件链接起来,既展示了以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为代表的老一辈留法学子追寻真理、救亡图存的革命风骨,也展现了当代上海交大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学子的青春风貌。几百张珍贵历史老照片和当代照片,展现两代人的留法故事,激励当代学子与伟人同向而行,担当使命、勇立潮头。

4-6月,档案文博管理中心还联合媒体与传播学院推出沉浸式校史推理剧《拨雾•寻光》。推理剧以1947年发生在交通大学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为历史背景,深刻诠释着交大人为国为民、爱国荣校的光荣传统。参加完校史推理剧体验后,很多师生纷纷在朋友圈动手转发,抒发内心的深切感受。机械动力与工程学院肖斌同学表示,这次推理剧体验让我了解到交大革命先烈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为了拯救人民、国家于水火之中,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革命先烈为我们点亮了一束光,激励着我做出改变、向着更好的自己进发。”

文博楼全景图.jpg

爱国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近年来,内涵式发展下的档案文博管理中心生机勃勃,获得 “2020年上海市档案工作先进集体”“2021年度上海市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2021年度上海交大三全育人示范单位” 等荣誉,并在 2022年度全国高校博物馆优秀讲解案例展示大赛中获7项殊荣。2023年,中心获评两项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文化项目扶持项目,在云南泸西张永和纪念馆建立上海交通大学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程及美术馆成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艺术教育实践基地”,董浩云航运博物馆被授予“全国航海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因为交大档案文博人始终秉持着一颗爱国报国的初心。

罗莹
梅秋武、张燕迪、梁月等
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宋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