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与交叉科学研究生党支部:学科特色助力基层党建 组织凝力展现模范先锋
编者按:在中国共产党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即将召开之际,学院特别推出“基层党建巡礼”栏目,全面展示学院各二级党组织在学院党委坚强领导下,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和亮点,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爱校荣校的使命感、责任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第二次党员大会的胜利召开。
天文与交叉科学研究生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10月,由天文系以及交叉科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组成,党支部委员会设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纪检委员各1人,分为5个党小组,共有正式党员26名、预备党员3名,积极分子13名。
天文与交叉科学研究生党支部工作立足于发挥研究生专业高水平特性,围绕提升党性修养、支持学科发展、及发挥专业优势为人民服务三大方向,致力于加强党员的党性培养,提高其专业素质,并确保其专业能力得以充分发挥,服务人民大众。
夯实理论学习,以新思想武装头脑
支部不断强调加强党内同志的理论学习和理论修养,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积极自觉重视掌握“批判的武器”,提高理论素养和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此,支委充分利用“三会一课”等支部生活形式,将理论学习落实在专家党课、读书会、视频学习、党小组学习、专题党课等多重形式中,紧扣学习内容,严格推进国家大政方针、路线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具体要求。
在支部书记带领下,党群积极开展读书会,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集中学习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选集中的《反对本本主义》《为人民服务》《实践论》《矛盾论》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献,加深对党的理论和历史的认识,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和信念,提高了党群间的凝聚力。重温党的经典教育文献,同时提供了实践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武器,助力支部党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践行党的基本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理论学习有效提升了党员的政治素养,支部成员坚守理论联系实际,用党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努力提升实践能力。面对新时代的挑战,积极做好长远规划,准备迎接党和人民赋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结合天文与交叉科学领域的发展需求,努力深化研究,致力于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科技难题,为推动中国在新时代迈向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贡献交大物理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用心大众服务,以专业素养促进学科推广
自“光启”天文台建成以来,支部始终坚守“传播科学理念、培养科学素养”的使命,热心开展学生实践和科普教育活动。与教师支部紧密合作,发挥天文学科的独特优势,共同推动学院天文台成为学院知名品牌。在志愿服务中,支部成员实际运用和强化了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了讲解技巧,成功地将个人专业技能与公众的科普需求有机融合,不仅实现了自我提升,更为大众提供了宝贵的服务。
在支部工作推进中,支部党员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党员积极参与望远镜的组装实践,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操作技能,担任讲解志愿者和“光启论坛”的主讲人,为广大民众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天文望远镜的原理和作用,引导校内外人士亲自参与天文观测活动,分享关于星空奥秘的知识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支部始终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专业知识和热情带到社会各个角落,通过天文科普活动,助力天文学科的普及和推广,展现了党员在科技普及中的带头作用。
认真落实党建,加强制度建设凝聚组织
支部致力于强化支委班子的建设,以提升班子的整体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确保支部活动持续活跃,努力提高了支部的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确保“三会一课”制度的有效实施,通过支委会制定详实的活动内容,涵盖了党小组的内部学习、专题党课、成员生活分享,以及对时事热点的讨论。
此外,支部注重活动前期准备、实时记录和后期宣传工作,确保每次活动都能达到预期效果。党小组组长作为桥梁,在履行自身职责时,定期开展党小组会议,确保党小组的工作与支部之间形成无缝对接,真正发挥了党小组在组织中的核心作用。
支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丰富支部生活。从先锋论坛、导师专题讲座,到党小组学习、读书会;从书记的党课分享,到实地考察和学习参观,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增强了支部成员的参与热情,也进一步提振了组织的活力。通过创新形式,旨在更加紧密地团结成员,加强组织的凝聚力和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支部紧密结合天文学科专业特色,积极寻求与其他单位的合作与共建。与学校内的农业与生物学院党支部、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党支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同时还与上海市的上海天文馆支部进行了深度共建。暑期实践活动中,支部拓展合作范围,与青海大学数理学院和青海冷湖镇管委会进行共建。共建活动不仅促进了党建工作与专业学科的深度结合,也加强了学校内部的党建交流,提升了专业学术交流的质量,为天文科普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支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吸纳党员的反馈与建议,针对学院和理科楼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在支部的建议下,学院成功引进了一台咖啡机和一台零售机器,满足了师生日常需求。同时,支部也积极对学校内的施工和住宿问题提出反馈,努力创造更加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未来,支部将继续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勇力担负起科技兴国的重任,不断提高支部及其成员的前沿水平,确保高质量的党建活动能有效推动党员与学科领域的共同发展,期待在推动我国向科技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为高水平科技进步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