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社会实践]“典藏与修复之旅”实践团在劳动中探索历史的秘密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完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校团委暑期组织开展各类的劳动教育高年级社会实践,带领学生用脚步丈量天地,在劳动中收获价值。近期,交大学子从上海出发,踏上文化之路,前往南京市博物馆走进“典藏与修复之旅”。
透过博物馆的玻璃望去,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在同学们眼前徐徐展开。在小小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沉浸在“洪武时代”特展的神奇之中,以现代视角重新理解明代南京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宝级“玉堂佳器”展前,商朝青铜铙的兽面纹、明朝釉里红岁寒三友图梅瓶、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板等令同学们肃然起敬,升起对非遗艺术的佩仰之情。
午休结束后,文博研究馆员邵磊老师与同学们深谈南京陵墓石刻保护与研究。从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的数量到近代南京陵墓石刻的保护措施,邵磊先生的详解让同学们对考古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再借助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科普,同学们对考古学的目的与研究方法愈发熟悉,也愈发好奇。
最令人心驰神往的环节自然是“亲手考古”。每位团员都获得一个考古盲盒,里面隐藏着未知的文物。他们小心翼翼地喷水、用刷子刮刷,看着大块的泥土逐渐变小,直到露出埋藏的文物一角。尽管过程长且艰难,但耐心和细心的磨砺,换来了同学们脸上的惊喜和笑容,实践团成员充分感受到了考古学的魅力。
这次典藏与修复之旅中,交大学子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考古学习的辛勤和快乐,激发了他们对田野考古、文物修复的浓厚兴趣。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非遗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探源历史,致远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海交通大学将持续推进劳动教育阵地建设,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鞭策文化自信,倡导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实践精神锤炼学子,加速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