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二十大精神专项宣讲实践]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为美好赋能”实践团团队赴青岛开展田野调查

2023年暑期,上海交通大学国务学院“为美好赋能”社会实践团来到青岛开展田野调查。田野是社会科学现实问题的来源,作为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重视田野是回应重大现实问题、展现青年担当的生动体现。

厚积薄发,规范先行

上海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专门举办田野调查赋能营,帮助“为美好赋能”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理解如何才能进行深度的田野调查。上海交通大学彭勃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张振洋副教授、深圳大学陈科霖教授等多位老师,从调查研究的传统、方法以及案例写作进行了讲解。实践团指导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赵吉老师针对暑期实践中的驻点调研专门进行了说明。

截屏2023-08-15 10.36.28.png

这次培训会有两大特点,一是科学化、二是接地气。各位老师从政治学、公共管理、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田野调研方法出发,结合中国基层社会的特点,提出田野调查的关键方法。不唯书、不唯条条框框,只唯真,突出实证的“实”,突出质性的“质”,成为实践团田野调查的行动哲学。

向基层,领悟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新时代政治建设的主题,并将其概括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突出强调“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实践团创建之初,就定下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创新提炼和总结的学术目标,力图丰富和完善以田野为基础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经验性理论。

驻点调研是实践团这一次的大胆尝试。区别于以往社会实践短时间内多点位的走访座谈,本次青岛行程选择了驻点调研的方式进行。实践团抵达青岛之后,迅速与青岛市市南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取得联系,展开驻点调研。

截屏2023-08-15 10.36.35.png

围绕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大方向,实践团成员们集结成四支队伍,就老旧小区改造更新、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接诉即办等四方面的基层实践展开跟踪式调研。这种方式具有鲜明的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特点,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状况,以及可优化的方案。

城市更新,老旧楼院改造中的民事民议

老旧楼院改造是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民心工程。实践团驻点期间,湛山社区正在开展老旧楼院的更新改造工作。越是贴近于基层,利益诉求的复杂性越是凸显。实践团成员跟随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检查,个别访谈以及网格自管会议事的方式,深入了解了湛山老旧楼院改造的生动实践。 

截屏2023-08-15 10.37.43.png

四位实践团成员以社区“特约观察员”的身份跟随社区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对楼院改造中的施工安全、居民诉求进行了深入调查。国务学院陈铮同学认为:在对青岛湛山老旧小区更新工作的蹲点调研中,我看到认识城市更新不是单纯的制度设计能够解决的,社区工作面临非常多的非制度化压力。作为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见微知著,从专业的视角出发,为基层工作出谋划策,寻求各主体之间的效益最大化。

实践团成员史宇璐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在全国如火如荼,在湛山社区驻点调研的几天得以从微观的旁观视角深刻认识到社区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角色和其中不易,社区在老旧院落改造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当如何发挥作用让我持续思考。作为“特邀观察员”全程参与了改造现场监督行动,切实感受到了群众的家园意识和共建意识,只有让居民满意才能真正让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

截屏2023-08-15 10.37.51.png

网格自管会是湛山社区基层治理创新的“金招牌”,当下自管会中非常重要的议题就是贴近群众的楼院改造。老旧楼院改造涉及到居民的生活、财产等方面的权益。充分听取和尊重居民的意见,可以确保改造过程中充分保障居民的合法权益,避免因改造导致居民利益受损。并且民事民议可以为改造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有助于提高改造方案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实践团成员参加了多个社区网格的自管会,详细了解了居民意见,并深刻领悟到社区工作中只有增强民事民意才能提升改造工程的社会评价,增强改造项目的正面影响力。
实践团成员杜嘉欣禹谈到:当治理走向基层,理论便有了形状,本次湛山社区驻点调研使我受益匪浅。从前期决策到工程推进再到后期整改,我们通过拆违工作以小见大,深刻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于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民主参与不仅可以保障拆违工作的公平公正,还有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居民、社区和街道三方的利益纠葛和权力制衡将在社区治理中长期存在,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深入基层,将自身专业知识运用到治理实践中,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据悉,青岛市市南区委宣传部公众号中,整段落报道了实践团在参与湛山社区老旧楼院改造中发挥的智慧支持作用。

截屏2023-08-15 10.37.57.png

暖南诉办,数字时代的民意汇集平台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强化群众满意意识,利用“暖南诉办”诉求解决平台,完善“网格吹哨、街道响应、部门报到”机制,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密切居民和企业的联系,开门问策、问需于民。湛山社区积极推进“暖南诉办”诉求解决平台服务于民。三位实践团成员跟随社区网格员,展开了参与式观察,他们一起参与巡查,一起解决问题,并仔细向网格员了解平台使用中的机制和流程。

作为一种数字化平台,“暖南诉办”搭建了便捷的沟通渠道,使得民众可以直接反映自己的诉求。社区网格接到民众的诉求后,立即采取行动,尽快解决问题。这种快速反应机制有助于政府及时了解并解决民众的实际困难,也助于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

截屏2023-08-15 10.38.30.png

实践团成员温子羽在和网格员共同工作的几天后感叹道:“一枝一叶总关情,网格无小事,网格员总能心系百姓”。对于如何让数字平台更好的发挥作用,实践团成员也在调研之余开启了专业的研究,12345和“暖南诉办”的差别是什么?如何更好服务百姓的同时,也能为社区减负?鲜活的实践激发了成员们的研究兴趣。

老年友好,银龄社区的民情温度

国务学院大一年级的实践团成员王皖苏感悟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能沉淀多少真情”。在青岛市湛山社区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参与了社区老人的日常生活。从老年朋友圈到蔬菜大棚车进社区,我们“和老人坐一条板凳”,让社区老人打开话匣子,说出真心话,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对社区适老化改造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老年友好型社区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而进行特别设计和规划的社区。实现老年友好必须在设计、建设、服务和管理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从而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四位实践团成员在几天的参与式观察中,围绕着蔬菜进社区、老年助餐点、社区友好设施建设等进行了重点研究。

截屏2023-08-15 10.39.24.png

实践团成员王丹结合着自身的研究,提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不仅需要社区自上而下地供给服务,满足居民基本的生理需求,更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居民自下而上表达意志、自我实现的需求。同时社区不能仅停留在“有”这些举措的层面上,仅面子上好看,更要追求切实让老年人满意,继续优化已有的措施。在湛山社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建设中一系列创新方案正在快速落地,社区积极倾听民意和专业意见,不断优化自身工作的创新精神深刻感染着实践团成员。

青岛农业大学刘云泽同学曾在湛山社区参与实习,这一次她也参与到实践团的研习之中。通过驻点观察她感受到社区工作的日常是复杂且多元的,社区生活是丰富和多样的。在湛山社区驻点调研的几天里,最难忘的是从仅听取他人介绍“终觉浅”,到亲身观察、集体讨论,最终能总结归纳形成对于构建老年友好社区的“湛山经验”这一过程。

立法联系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样板实践

为更好地了解基层民意,收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近年来全国范围内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实践。加强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是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工作质量的创新实践,是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的务实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建设好基层立法联系点”。2021年底,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确定市南区湛山街道湛山社区居民委员会等20个单位为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7月12日上午,湛山街道湛山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青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草案)》征求立法意见建议座谈会。区人大代表、湛山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李兰亭,区人大代表、上海海华永泰(青岛)律师事务所主任张翠英,区人大代表、青岛第五十九中学总务处副主任臧海鹏,上海交通大学社会实践团部分成员受邀参加座谈。

座谈会就《青岛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条例(草案)》征求各方意见,会上大家积极发言,热烈讨论。会后,湛山街道湛山社区基层立法联系点将继续认真履行基层立法联系点职责,收集、整理与会代表意见建议,发挥好民意直通车作用,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积极贡献力量。青岛人大、市南人大等官方平台报道了实践团成员参加基层立法征求意见座谈会的情况。

截屏2023-08-15 10.40.04.png 

“为美好赋能”实践团,是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为主体,组织的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实践团深入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力图讲好故事、总结经验、贡献智慧。青岛期间的驻点调研,为实践团成员提供了真实了解基层社会的机会。

实践团指导教师、国务学院赵吉老师表示: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虽然系统,但无法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政治学知识本质来源于生活世界的实践,需要在田野中理解田野,因此对于社会生活的切实观察方能感受到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的魅力所在,用踏实的脚步才能丈量国家治理的精度与效度。接下来,同学们将进一步遵循学术研究的理论导向、现实导向、政策导向,努力在城市治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探索与深度观察中推进学术创新。

国务学院“为美好赋能”社会实践团
校团委
苏昭屹
郑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