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二十大精神专项宣讲实践]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实践团走进南京,以法语架起百年红色精神传播桥
7月中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实践团队在南京展开了一场以“六十年中法际会,以法语架起南京百年红色精神传播桥”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二十余名学生考察研究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渡江胜利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具有红色历史革命意义的景点,并为这些景点制作了专属中法双语推送,结合专业所学助力党的二十大精神及红色精神的传播,也和人大代表交流传达了实践团的建议。
首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静海寺)。抚摸“警世钟”凹凸的钟面,实践团成员感受这些文物既体现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唤起了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中不平等条约的痛苦记忆,深刻感受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重要。这是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曲折和辛酸,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语言向更多的人传递。
紧接着,实践团队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它生动再现了渡江战役的宏伟画卷。历史文物让学生们仿佛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果实,这是所有人的责任;传播红色历史,传播红色精神,这是实践团的目标。
第二天,实践团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这里是众多中国共产党烈士的安息之地。
雨花台也见证了抗日战争中南京保卫战的艰苦奋斗。雨花台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英雄篇章。毛泽东同志题写的“登临雨花台,回首众山小”题词让同学们深感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成就和历史责任。
最后一天,部分同学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1937年12月13日开始的南京大屠杀,是所有南京人、所有中国人所铭记的黑暗时刻。然而,近年来,对于南京大屠杀居心叵测的质疑与掩饰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只有尽快、尽早地将纪念馆展现给更广大的群众,更远方的人民,才不会让历史被尘封。
参观完毕后,实践团的同学们开始了对各个场馆景点的介绍和参观体验心得的汇总工作,并将其翻译成法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讲好中国红色革命故事,向社会和国际友人传播好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文化。
他们着手从红色地标的历史沿革入手,结合亲身实践,将珍贵的经历与感受融入到文章中,将红色地标的重要性和历史价值传递给读者,让读者能在一行行文字间再观彼时的历史情境,再睹红色精神的伟大。
同时,为填补对南京红色地标的多语种宣传和红色精神的自媒体传播的空白,同学们积极利用社交平台,将他们的文章分享给更广泛的受众。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文章的摘录和精彩图片,配以简洁有力的介绍,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阅读。通过这种方式让中国红色革命的历史文化走向国际舞台,传递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红色精神的价值。法语更进一步拓宽了宣传的范围,让国际友人了解到南京红色革命的历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革命斗争史的文化凝聚,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代年轻人,不仅要传承革命先辈创造的红色革命文化,更要继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当今和平的年代,青年人深感幸运的同时,更要勇往直前,不断努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