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探实体书店困局,筑阅读崛起之路”——“交圕·行阅”主题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小记
2023年7月31日至8月3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探实体书店困局,筑阅读崛起之路”主题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顺利开展。此次活动通过探访正在逆流生存的老旧书店,与书店老板和顾客们面对面的交流、实地考察阅读环境和大众阅读习惯等形式,探寻破局之路,增强学生对社会阅读的思考和关切。
7月31日,研学团五位学员在图书馆老师的带领下抵达杭州,来到第一站国学书店进行采访调研。经孙店长介绍,学员们了解到国学书店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坚守书店,如同点亮都市中的一道微光”,在孙店长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学员们沉浸在这座知识文化相互交融的花园,在这片市井烟火中的精神高地上深刻感悟着阅读的重量。这家国学书店还是“浙江省莎士比亚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从国学经典到莎士比亚的戏剧,构成了国学书店中西交互的文化图谱。
走出国学书店,研学团又赶赴下一场访谈。这次采访的对象是乐园书店的马店长。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95后书店店长,马店长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开书店的初衷和店名“乐园”之由来,即开辟一个能让人们快乐阅读的园地。最后,马店长还谈到自己对阅读的思考和感悟,“书的意义在于流通和被阅读”激发了学员们的强烈共鸣。
8月1日,研学团走访了京杭大运河畔的晓风书屋。这是一家有着两层楼的特色书店,一楼书架上摆满了包装精美的国内外畅销小说和儿童读物,二楼靠墙的书架上多为文史哲的经典著作,临街的窗边坐着几位正在安静阅读的顾客。据店主介绍,晓风书屋除了传统的售书服务外,还开展了诸如晨读、读诗等活动,努力为城市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8月2日,研学团辗转北上来到六朝古都——南京。在南京市鼓楼区的一条街上,零星坐落着几家旧书店。研学团走访了其中两家二手书店——学人书店和唯楚书店。“总有薪火照前路”是学人书店的标语,也是书店的经营之道。阚店长在交流中强调,书存在的首要意义就是传播文化,二手书店恰好能将历史的精髓流传下来,指引着现实发展的方向。
唯楚书店的店名取自“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自2003年创立至今已有20年历史。汤店长告诉学员们,自己在经营书店的过程中,受到了书友们潜移默化的熏陶,并逐渐使阅读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这里,研学团真切地感受到“室雅何须大”的真谛,时代发展,疫情冲击,线下书店纷纷尝试转型,而总有一些书店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方寸之间,以微弱之光点燃燎原星火。
8月3日,研学团走进了南京的老城区仓巷,来到了位于街口的小陈书店。沿着屋内一条只容一人通行的隐秘楼梯,可以看到地下书库丰富的藏书。陈老板告诉学员们,自二十多年前经营一个小书摊到发展为今天的一家书店,他见证了朝天宫旧书市场从繁华到衰微的历程,也感慨是爱书人让旧书店“活”了下来。
研学团在离开南京前的最后一站,是位于五台山的先锋书店总店。这家由地下车库改造而成的书店风景独特,“大地上的异乡者”是南京先锋书店的标识,寓意人的精神永远在寻觅一个无所在的故乡。先锋书店无疑是这样一所精神家园,在这里学员们看到了让阅读崛起的乐观前景。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图书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与电商平台的市场竞争中,实体书店往往处于弱势,此次研学活动中,学员们探访了正在逆流生存的老旧书店,寻觅和挖掘了正在消失的阅读,通过访谈书店老板和顾客,实地调研和观察阅读现象,发现问题,探寻出路,增强了学生对社会阅读的思考和关切。
据悉,2016年图书馆成立“交圕·行阅”品牌,结合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暑期实践计划”,至今已持续推出五期。该品牌每年举办主题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今年起,更加注重对阅读活动的串联和全过程阅读培养体系的构建,重点选拔领读者演讲大赛、耕读奖学金等获奖学生参与并完成,由浅至深,由理论到实践,探索阶梯式、全过程的阅读培养体系。研学活动旨在增强对大面积低迷的图书行业及大众阅读状况的实地调研与洞察分析,对激发学生关切日渐式微的深度阅读,自觉成为传播和弘扬阅读的星火微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