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二十大精神专项宣讲实践]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显微知著”实践团走进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汶川
近日,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海交通大学显微知著四川实践团来到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汶川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支教科普和社会调研活动。
在支教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走进了汶川县水磨镇八一小学和三江小学开展生物科普教育。团队成员极富创意性地在常规的教育内容中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思政育人、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念。
汶川八一小学和三江小学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均遭受重创,校内所有软硬件设施遭受毁灭性破坏。地震后,八一小学由解放军第二炮兵援建,最终在原校址基础上扩建为现在的汶川八一小学,三江小学由广东省惠州市在学校原址奠基进行灾后重建。
在授课正式开始前一天,显微知著四川实践团的成员们提前走进学校,参观教室、实验室,与学校校长、教务处老师、科学课老师沟通、完善授课内容,准备上课材料。
与学校老师商讨授课内容
实践团授课组的同学在与学校老师沟通后,将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上午进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与生物知识科普,讲解显微镜基本结构、制片步骤,并带领同学们观察羽毛、蚊子标本,认识动植物结构;下午为动手操作,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观察叶片结构、制作叶肉切片、制作叶脉书签。在课堂上,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展现出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
同学们有序上台领取放大镜
在完成支教科普活动后,实践团开启了社会调研,成员们在调研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责任担当。实践团11位成员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观了映秀镇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整个纪念馆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广东东莞对口援建,于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共有13641件文物。汶川大地震震源深度14km,地震强度相当于251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导致全国8万余人遇难。令人敬佩的是,汶川没有被困难打倒。在纪念馆中,除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灾难残骸,还有“万众一心,抗震救灾”的救援、灾后重建的场景,正如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赶到四川省什邡市蓥华镇所言:“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
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汶川大地震中映秀镇保留的唯一一处遗址,也是在地震中损毁最少的一个地方——漩口中学。走近遗址,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这场灾难带给当地人民的巨大痛苦和不可磨灭的记忆。废墟中残存的校舍、儿童的书包和遗物无声地诉说着那段艰难岁月。在这片废墟的背后,是无数人们的坚韧与希望,他们努力重建生活、追求未来。
在这里,实践团同学们认识到灾难无情,但人性却能在困境中绽放出最美的光芒。每一处废墟都是一个见证,见证了人们的团结、互助与无私奉献。这段经历唤起了成员们对生活的感恩之情,令大家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本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实践团的成员们感受到汶川十五年来的巨大变化,还被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深深震撼。通过支教活动,实践团同学让小学的同学们动手操作、近距离感受微观世界,把科学的种子播种到孩子们心中。看见每个小朋友都带着期待的笑容,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实践团的成员们倍感欣慰。这让实践团深刻意识到,对知识的追求永远不会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只要心中饱含对知识的渴望,学习便永无止境。同时,实践团成员也为这些灾后重建的小学完备齐全的教学仪器、成熟的教学体系所惊讶震撼。通过社会调研,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微小,但只要人民群众同心协力、万众一心,那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