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二十大精神专项宣讲实践]山城“碳”险,绿色赋“能” ——“‘双碳’探微”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重庆调研学习

7月20日至21日,上海交通大学“‘双碳’探微”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前往重庆大小企业和高校进行调研学习。

截屏2023-08-03 10.33.39.png

7月20日,实践团赴重庆市九龙坡区、江北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当地大小企业,调研了解基于国家“双碳”战略的节能减排措施在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实践团率先访问了重庆热宜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热宜公司)。

截屏2023-08-03 10.33.46.png

热宜公司总工程师林真国首先组织实践团成员们开展了主题为“‘双碳’背景下的节能减排工程”的企业座谈会,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其公司研发应用的核心节能技术。其中,常规技术包括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等,新型技术则包括节能环保型锅炉尾气排放塔——“云塔”、高效机房等。接下来由热宜公司设计部长李文静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展示了以上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如重庆巴南美利信公司项目、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项目、重庆万州国网“中心项目”综合能源规划能源站高效机房项目等。

在展示企业研发施工专业能力的同时,热宜公司的员工们也对实践团成员们的课业学习和生涯规划表达了强烈的关心与期望。 设计部长李文静表示,大一的同学们应当了解行业动态,关注专业前沿,即便不能充分把握相关专业知识,也应高屋建瓴地形成宏观的理念与感知,有助于在进一步的深造中提升个人能力、增强综合素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杨奕鋆同学在聆听座谈会后表示:“‘双碳’目标已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展现出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担当和风范。走好双碳之路,其中重要一环就是能源的高效利用。这次走访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作为能动学子,我们也需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使命担当,增强‘双碳’目标实现的决心,积极提高自身相关技能,努力成为高素质双碳人才。”

截屏2023-08-03 10.33.54.png

随后,实践团中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胡云开同学对设计部长李文静进行了针对座谈会内容的个人专访。

下午,实践团继续开展实地调研,在重庆市江北嘴水源空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水源公司)运行部副经理秦勤的带领下,深入探访了该企业的工程技术部门。据悉,该企业所负责的CBD江水源热泵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江水源热泵单组供能工程,可同时为整个江北城CBD区域(约240万平方米面积)提供商业、生活用能。

截屏2023-08-03 10.34.01.png

实践团首先参观了位于嘉陵江滨的地下取水泵房,其中设有大型取水器,总深度达38米,可通过抽取江水以发电产能。接着,实践团成员们依次进入江水源公司配电中心、总控制室和地下机房,不但直观感受了全域智能监控设备的运作模式,同时还参观了由数十台水源热泵和双工况水源热泵构成,集换热、送水、发电、节能等功能为一体的超大型机组系统。最后,实践团亲身体验了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的蓄冰池中的低温环境。蓄冰技术作为一种智能储能解决方案,不仅大幅减少了电力消耗,还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化目标。

副经理秦勤讲解道:“江水源热泵一期项目基地共设18台水源热泵,不仅能有效提供CBD区域约240万平方米的供能面积,而且在“双碳”背景下,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极大程度上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标。”

此次实践不仅让团员们亲眼见证了我国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努力,认识到我国正加速实践“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一系列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绿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他们深刻认识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国家的战略抉择,更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7月21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双碳’探微”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当地高校所设研究所开展进一步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庆大学设计创意产业园内,实践团举办了一场生动别致的学术沙龙。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杨本强、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林真国、重庆大学设计院机电总工廖了受邀参与了此次沙龙活动。

截屏2023-08-03 10.34.08.png

学术沙龙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拉开帷幕,全程贯彻对“双碳”主题的探索与思考。杨本强教授首先进行交流分享,他从个人的研究领域切入,聚焦光伏发电的发展历程、优越性能和研究重心,生动展现了可再生能源和能源重复利用对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

在杨教授的演讲中,光伏产业的发展与应用情况被融入“双碳”议题。他强调,光伏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地位,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传统的硅晶电池具有能效高、技术发展成熟、已大规模投入生产使用等优点,但其应用场景有限,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需求。而以碲化镉为典型代表的第二代薄膜电池则以其优越的温度系数和功率保持,很好地弥补了硅晶元件的一系列缺点。虽光电转换效率有限,但不影响其发展应用前景仍然十分广阔,目前正处于市场扩张期。此外,杨教授还着重介绍了钙钛矿材料这一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它具有高转化效率、低成本、易制备和可塑性等优点,为未来太阳能领域的发展带来广阔应用前景。实践团成员们对钙钛矿在光伏产业中的潜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截屏2023-08-03 10.34.21.png

实践团团长林思妙在向杨本强教授提问钙钛矿相关问题

接着,廖总工的演讲以空调通风系统设计为切入点,着重展示了节能减排在“双碳”目标中的重要性。她生动地解释了热水锅炉选择与空调系统布局的关联,为实践团成员们打开了科技创新与环保领域的新思路。

截屏2023-08-03 10.34.29.png

廖总工程师解答实践团成员问题

学术沙龙的尾声,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参与问答环节,与教授们进行深入交流。他们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分享了对“双碳”目标的理解和感悟,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双碳”理念融入到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推动绿色发展。实践团成员们在学术沙龙中展现出对“双碳”使命的坚定担当,彰显出年轻一代积极响应环保行动的决心。

截屏2023-08-03 10.34.36.png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成员前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展开实践,参观由重庆市渝润能源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润能源公司)负责建成的重庆环保产业园“冷-热-电三联供”式能源站机房系统。在该企业运行部经理钟睿的带领下,成员们首先进入能源站监控室进行参观。监控室宽敞明亮,两侧墙壁上各嵌入一面大型电子展示屏(其中含有SCADA系统),用以展示、监测环保产业园内大小末端设备的用能情况和总体供能路径,富有现代科技感。运行部经理钟睿介绍道:“该平台接入了整个公司各个厂站的运行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监测与控制。”

截屏2023-08-03 10.35.31.png

随后,成员们依次进入了能源站负责供电、供冷供热的两大机房进行参观。机房干净整洁,机组排列整齐有序,符合现代化工业建筑的要求。最大的机房中主要设有燃气内燃机发电机组、烟气热水补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和采暖热水锅炉,三者相接并辅以脱硝装置,以形成冷热水、气的通路,从而实现由天然气作为初始能源的冷、热、电三联供工程。另一机房整体空间更小,单个机器构造更简单,机组排列更紧密,主要设有集水器、回水管、冷却泵、离心机以及螺杆式冷水机组等。 

此次沙龙与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双碳”背景下的光伏产业和空调通风系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激发了大家对科技创新与环保领域的热情。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拓展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积极提高自身相关技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成为高素质“双碳”人才,为推动碳减排与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场充满文化氛围的学术盛宴中,实践团成员们共同书写了一篇别开生面的“双碳”智慧篇章。

“‘双碳’探微”暑期社会实践团
何昕媛、胡昊岚、胡云开
校团委
苏昭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