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未来思政讲习营”暨暑期集体大备课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有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持续推进上海交通大学-闵行区大思政课整体试验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于7月5日在闵行校区包玉刚图书馆5楼报告厅,举行2023年夏季学期“未来思政讲习营”暨思政课教师集体大备课活动。学院全体教师以及来自闵行区35所中小学校的近50位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本次讲习营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牢记和践行立德树人、铸魂育人使命任务,以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b.jpg

a.jpg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察专员周承出席活动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对马克思主义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学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出三点期望: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把讲好思政课作为第一要务,二是要坚持以科研反哺教学的鲜明导向,三是要善用“大思政课”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筑师德之基  聚奋进之力

图片1.png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玉山作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报告。他传达了近期教育部、上海市及学校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着重强调思政课教师要重视涵养高尚师德,争做新时代“四有”“六要”好老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详细介绍了学院在十四五期间的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和新布局,希望全院教职工团结奋斗,共同建设“不一样的交大马院”。

640.jpg

本次讲习营特别举行了青年教师与学院教授“一对一”结对子仪式。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学院经过广泛征询青年教师的个人意向,按照双向选择的机制,最终促成了17对青年教师与学院教授的结对组合,以此加强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开拓大视野  塑造大格局

李政道研究所所长助理李晟系统讲述了大科学范式下的李政道研究所建设理念和发展战略,深入论证了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李梁以“我眼中的‘大思政课’”为题,从教育强国建设、学科教学标准、教育学理论、语料库技术等方面,剖析了讲好思政课的科学路径和方式方法。

闵行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特级教师秦书珩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为主题,着重阐释了思政课教学追求的“三重境界”:即“激发兴趣,唤醒主体”“发展认知,活化思维,挖掘潜能”“触摸心灵,浸润思想,培根铸魂,立德树人”。

图片2.png

三位专家的专题报告不仅提高了参加本次讲习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而且从不同角度拓展了大家的视野和格局。

“青椒”展风采  青年话思政

参加此次讲习营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代表交流分享了教学感悟。上海交通大学徐艳如、闵行中学谢晓东、华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宫伟双、闵行区平南小学徐帆四位“青椒”围绕自己所教课程的相关章节进行“说课”,从教学设计、案例选择、课堂组织、教学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让课堂讲授有亮点、能出彩的个人体会。

图片3.png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届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特等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学生陈晨,一等奖获得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杨世照、医学院王子硕,分别向与会教师展示了自己的“精彩一课”。

图片4.png

本次“未来思政讲习营”体现了大中小一体化、校内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建设导向,精心安排的深入剖析思政课教学的专家辅导和经验分享,获得了参会教师的广泛好评。

除当天活动外,讲习营于7月6日举办了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余位资深专家齐聚交大,共同研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为学院教师献上了一场思想交融、观点碰撞的学术盛宴。此外,讲习营还以学院领导带队、师生自主配对、跨教研室组队等方式组织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多支队伍分赴江苏、福建、陕西、四川等地考察学习。通过教学研讨、学术交流、实践研学等一系列环节设置,“未来思政讲习营”将助力学院教师的教学能力、理论功底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打造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强大支撑。

刘昭,周凯
张敏芳
马克思主义学院
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