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电院青年谈五四精神,展青春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勉励青年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五四运动距今已一百余载。如今,电院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的赤诚初心未改,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昂扬姿态不变,面对“青春力量”的时代话题,他们这样说……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振兴中华的志向和信心。在此次运动中,由上海南洋公学的侯绍裘组织创办的南洋义务学校应运而生,旨在启发民智、唤醒民众、改造社会、振兴中华。南洋义务学校以上海劳工为教育对象,自成立起不断发展壮大。义务学校的教职员均为交大学生,他们自编讲义教材、自订教学大纲,所编各类教材达九种之多,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在社会黑暗的笼罩下,交大学子们始终秉持着坚定的信念,南洋义务学校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培养出一批劳动运动的中坚力量,成为了交大学子投身爱国重要的实践场所。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后,党的领导人高度重视在青年学生中开展宣传,马克思主义悄然进入交大校园。1925年底,交大独立建成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青年团支部,约有8位党员。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是张永和,成员人数约为8人。交大团支部书记为陆定一,至1926年,团员已经有近20人。交大中共党、团支部是中国高校最早成立的共产党、共青团组织之一。
在风云激荡的年代,以张永和、陆定一为代表的青年学生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不畏艰难、追求真理,在革命熔炉的淬炼中,选择了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生。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交大不断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祖国的事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
上海交大电院在诞生之初便有了红色的血液,电院青年传承了先驱们的赤诚与热血,他们有能力、有勇气紧握新时代的接力棒,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青年,是李大钊口中的“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是毛泽东笔下的“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是人的一生中最具活力、创造力、开拓精神的阶段,是人生旅途的黄金时期。
百年前的五四,一群爱国青年高举“德先生”“赛先生”大旗,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时代;百年后的今天,青年当继续秉持五四精神,步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代不同,但五四精神永葆青春。
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为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我们应当学习历史,传承优秀文化;追求真理,坚定理想信念;接受挑战,勇于创新创造;关注社会,投身基层公益。
我觉得青年既是形容一段年龄,更是形容一种昂扬向上、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精神状态。青年也许会迷茫,也许会经历挫折,但永远相信胜利就在前方。这种状态无论年龄,无论境遇,是属于青年最宝贵的财富。
五四精神的主要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是对爱国主义青年形象的刻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需要深入学习五四精神,爱国爱党,忧国忧民,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交大学子,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潜心科研,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握前进方向,坚定前进信心。
“青年”,不只是对一个人年龄的描述,更是对一个人价值追求、道德品性的综合刻画,是一种积极向上、勇担时代重任的蓬勃朝气。
五四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民族危难之际激励了青年知识分子与广大群众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不仅有其历史上的启发意义,也激励着我们新时代新青年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不懈追求真理,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青年应当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在青春的火热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磨砺过人品格,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用担当和尽责展现青春风采,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用奋斗汇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
青年,不仅在于青春的无限,更在于无限的未来,炽热的梦想,一往无前的勇气,不计得失的付出。
五四精神源起于百年前那场改变了中国的爱国运动,它蕴含着中国青年的热血,闪烁着爱国的光辉;历经百年,五四精神历久弥新。今天的我们,学习、感悟五四精神,是要铭记百年前,我们的前辈,亦是我们的同辈人,是如何为国家危难挺身而出,以中华儿女的气节、以年轻生命的力量去拯救蒙受苦难的中华民族。
广大青年应当坚定初心,坚守自我,不恐惧变化未知的未来,不迷恋安逸富足的当下;坚定信念,明辨是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勇敢奔向未来。
“青年”不仅代表一个年龄区间,更重要的是一种昂扬向上的姿态,一种敢作敢为、勇于争先的态度。
诞生于五四运动的五四精神,历久弥新。时代变迁,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始终是我们的追求。我们应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将青春热血注入祖国建设,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不断努力奋斗!
“青年”之“青”,是人之青春万物初绽的勃勃生机,寓意着无限的可能与活力;“青年”之“青”,是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的进取锐气,象征着新时代青年中蕴含的改造世界的伟力;“青年”之“青”,更是生逢盛世、共享机遇,以昂扬斗志献礼时代的复兴情怀。
五四运动中的爱国进步青年在民族危难之际,用他们的热血与激情谱写了一曲浩气长存的青春赞歌,发扬了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际遇中,理应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用青春之我谱写绚丽篇章。
我们应当认清和明确新时代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浪潮中去。
青春不是指生命的一段时间,而是指一种精神状态;它并不是指红润的面颊、透红的嘴唇和灵便的腿脚,而是指坚强的意志,指生命的源头活水的清新之感。它意味着在气质上勇敢多于怯懦,冒险进取多于舒适苟安。
五四精神蕴含的深邃而丰富的精神内涵薪火相传,而对五四精神最好的弘扬,便是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去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我们需要把握时代机遇,在榜样的光荣事迹中汲取战胜怯懦的勇气。
青春,如燃烧的篝火,燃尽往昔的落寞和疲惫,照亮前方的未知和梦想。它是风吹不散的种子,在心底扎根、发芽、成长,绽放出无限的可能性和活力。青年,就是这样的一种力量,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用执着和努力去实现梦想,用信念和热情去追求真理,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挑战,用爱和责任去承担未来。
五四精神昭示着时代的潮流,振奋着青年的心,燃起了前行的火焰。民主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科学是我们发展和富强的重要支撑,进步是我们持续改善和追求更好的生活的基础,爱国是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奋斗的源泉。
青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书写者。身处在时代的巨浪之中,青年们肩负着历史使命,勇敢地探索前进的路途,用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迈向光荣的未来。
我心目中“青年”的代表词是敢做敢为。青年是有理想、有担当并愿意为之奋斗的一代,并不受年龄限制,任何一个满怀激情、心存梦想、奋斗不息的人都是青年。
五四精神,让我们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相结合,成全个人和集体共同的梦想。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自觉承担起时代赋予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流年匆匆,岁月如梭。一代代电院青年,明承先启后之志,弘继往开来之气,承袭先烈血脉,肩负时代重任,以红色基因为灵魂,以探求真理为己任,勇攀科学高峰,为祖国繁荣昌盛倾尽热血。
孜孜探求、笃定前行、饮水思源、同行致远。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电院学子定将谱写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为党、国家和人民献上更加美好的明天,未来属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