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阮昕教授做客“文治大讲堂” 讲述为什么大学教育需要“设计思维”
在AI和Chat GPT的时代,大学教育还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4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教授做客“文治大讲堂”,在新近落成的设计大楼为200余名师生讲述了“为什么大学教育需要‘设计思维’——人特有的创造性”。校党委常务副书记顾锋出席讲座并致辞,讲座由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处长吴文锋主持。
阮昕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院长、光启讲席教授,也是2023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担任过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双年展建筑策展人,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大楼、北鲲园建筑师,曾长期在国际知名高校任教,对中西方建筑、思想、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讲座中,阮昕教授认为,所谓设计的起点即是谋划和算计,我们今天雅称“计算”。一些世界顶尖大学,如斯坦福,居然开先河成立了以“设计思维”为基础的“D School”,其他各地已有不少大学竞相效仿。设计思维于是不再是设计学院的专利,一时间甚至在信息技术、商学、管理、教育和医学领域也频繁闪现,成了一门显学。广义而言,设计果真包罗万象,涵盖了整个人造世界,也就是我们的人居环境。这个人造世界有物质的,也有我们今天称之为虚拟的。物质的大到城市、公园和建筑,小到房间和家具。虚拟的有今天无处不在的网络空间,以及我们期盼将铺天盖地而至的“元宇宙”,也可小到一个小程序,如手机银行和电商。当然,我们也不应忘却伴随人类文明发展的文学和音乐世界,甚至一种我们可以感受到但不可言状的场所氛围。
阮昕教授还通过讲述中西文化中设计的故事,进一步阐释了设计其实旨在谋划产品的“能动性”,也就是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产生的影响。但精心设计周全的能动性在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却无法保证奏效。使用一个设计产品即是人的知觉与意识结合的过程。其中有可计算设计的部分,也有无法算计谋划之处,所谓“人心莫测”矣。
他最后表示,从哲学上讲,“我”由意识支配,属理性的功利主义(现代为其正名为“功能主义”);而“忘我”的行为则全然不顾利害,属感性的艺术情怀。如此调和于计算和不可计算的“设计思维”,其实正是中国文化所推崇的一种接近人性的思维,也是属于人(而非 AI 或 ChatGPT)的创造性源泉。
本次活动中,参加讲座的师生踊跃发言,与阮昕教授就中西方文化、设计思维、大学教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文治大讲堂”是文科建设处(智库中心)重点推出的一档学术活动,旨在组织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面向交大师生开展高水平、通识性人文社科类讲座,让大家有机会与名师大家进行交流对话,从而开阔视野,对社会、对生活、对世界有更多的启迪、感悟与思考,并提升人文素养。第一讲于去年12月份举行,由我校文科资深教授叶舒宪主讲“从三星堆看中华文明的起源”。本学年,在阮昕教授的主题讲座之后,还将陆续推出系列学术讲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