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王贻芳院士做客第四期李政道讲座

3月3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教授做客第四期李政道讲座,为交大师生带来题为“Quest to infinity -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hina”的精彩报告。讲座由李所副所长刘江来教授主持,包括李所所长张杰院士、副所长丁洪教授和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研究部主任何小刚教授在内的几十名师生现场参加讲座。此外本次讲座还进行了线上同步直播,有超过6000名线上观众。

2.jpg

王贻芳院士从“人类探索物质结构”这一基本问题出发,回顾了过去近百年间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建立及其取得的巨大成功,到目前实验观测和理论解释遇到的严峻挑战,指出未来粒子物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列举出有望取得突破的前沿实验探索,特别标注了中国科学家参加和主导的实验项目。王贻芳院士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介绍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四夸克态、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上首次测得非零的θ13角等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并取得的世界级亮点成果。他谈到未来升级之后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物理目标是精确检验标准模型和寻找更多的共振态,即将投入运行的江门中微子实验将能够回答中微子质量序等重要问题,同时两个实验也面临来自世界上其他实验的激烈竞争!在高能量物理前沿,王贻芳院士特别谈到,2012年中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精确测量希格斯性质,未来还可能被升级为一个超级质子对撞机。希格斯粒子是研究物质质量起源和宇宙早期相变的关键探针,也可能同神秘的暗物质有紧密联系。在过去的10年中,在CEPC目标的驱使下,中国科学家在加速器和探测器技术研发中取得多项突破,参与研发的高新企业的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后王贻芳院士总结道,中国的粒子物理实验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点很高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到江门中微子研究到达世界最前沿,未来CEPC有望带领中国科学家走到粒子物理舞台的中央。

3.JPG

报告尾声,现场观众踊跃提问,王贻芳院士一一耐心予以解答。

4.JPG

最后,张杰院士向王贻芳院士颁发嘉宾纪念证书,以及李所为其准备的卡通画像。

大合影.jpg

李政道研究所
李政道研究所
靳小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