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做客ZY-INS沙龙
2022年11月30日下午,第229期致远沙龙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上院100举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做题为《人类如何通过科学研究驯服传染病》的讲座。致远学院生物医学科学方向项目主任、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郭晓奎教授主持沙龙,来自致远学院各专业方向的百余名同学及学院全体中心组成员参加学习。
张文宏指出,人类的历史也是一部和传染病不断作斗争的医疗史,当我们回顾传染性疾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以及今天的新冠,流感,都是随着自然界存在的病毒、细菌等不断地与人类社会发生交流所产生的。为了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的挑战,需要了解传染病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的逻辑,同时我们的传染病学科更应该把工作放在整个传染病流行的产生、发展和结束等环节中。如今新冠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末期,全球性大流行尚未终止。大流行长期化的挑战提示我们,需要通过疫苗的接种,提升疫苗覆盖率加强对脆弱人群的保护;通过充分的检测和隔离达到动态清零的策略;通过储备救治能力,控制重症率,降低病死率;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措施,才能够有能力应对包括新冠在内的传染病大流行。总之,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科学应对,我们一定能够成功战胜传染病带给人类的挑战。
报告结束后,张文宏针对同学们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了交流解答。
ZY-INS沙龙是致远学院和自然科学研究院联合组织的学术活动,邀请诺贝尔奖得主、图灵奖得主、中国两院院士、海内外知名学者来访交流,开展有关科技、人文、艺术等各领域前沿内容的主题演讲,旨在为拔尖学生奠定扎实的通识基础,拓展其视野,促进数据、物质、生命、人文四大知识群的融会贯通。席南华、黄荷凤、王红阳、黄乃正、张益唐、叶军等都曾走上致远讲台上为学子授课。
学生感想:
2019级生命科学方向闵琬婷:张文宏老师系统而又风趣地向我们介绍了传染病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的逻辑;讲述了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如何与病原微生物共存与交流,同时又进行着对免疫系统的训练;乃至人类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有怎样的影响,我们今天拥有着怎样的经验,如何应对一次次传染病事件的挑战。听完讲座后我最大的感想是科学就是科学,但是科学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在总结和实践中去认识、完善、辨伪的,希望我们在观点的交锋中真正获得科学认识的力量。
2021级数学方向姜羽恒:张教授以天花、鼠疫这些历史上曾经爆发过的传染病为例,科学生动地介绍了传染病的传播机制以及医疗技术的发展在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中起到的作用,也让我们对传染病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够更加科学理性地认识疫情。
2021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艾家禾:张文宏老师在汇报中幽默地介绍了病毒细菌与人的“共进化”的历史,通过对于人类应对传染病手段的发展历程的梳理,强调了科学是人类能够应对传染病的最好工具。张文宏老师也简单介绍了他们团队是如何借助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这一技术迅速诊断并帮助一位罕见传染病患者,他身上很好地体现了一位医学科学家对于病毒与细菌的严谨态度,我很受启发。
2022级物理学方向孙子奇:张老师的讲座由浅入深,科学严谨又不失幽默诙谐,带我们回顾了人类同传染病抗争的历史。解答了有关传染病防治的诸多问题。听完讲座,我不但对传染病有了新的认识,更对我们战胜当下的疫情充满信心。
2022级化学方向王子祺:张文宏教授从人类产生的历史讲起,讲述了从古至今人类和致病微生物斗争的历史,之后又以科学客观地角度用数据和图表解析了当今新冠病毒的传播逻辑,这一次沙龙消除了我们很多焦虑,带来了一种理性的乐观和自信。
2022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张可昕:当电视上的大咖一下子出现在离我十来米的讲台上为我们做讲座时,惊喜之余,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张文宏教授对于历史、人文等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旁征博引,让我看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在专业知识之外的积累,使我明白了一个优秀的学者不应只局限于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更应打开自己的视野,吸纳不同领域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