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外国语学院组织学生社团骨干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考察乡村振兴
11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学中日桥学生社团骨干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开展团建活动,社团创建以来的三届骨干代表以及社团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丁剑参加活动。
“全国美丽乡村”蔡浜村中合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青浦区与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接壤,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上海区域,在乡村振兴工程中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幅春秋水、唐宋镇、明清屋、现代人交织共融的青浦版“清明上河图”。
团建活动的第一站是“全国美丽乡村”蔡浜村。蔡浜村三面环淀山湖,与上海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东方绿舟”隔湖相望。走进蔡浜村,1千多米长的环村生态大道和水清岸绿、白墙黛瓦的自然村落,整洁干净的村容村貌、清冽的小河、古色古香的小巷、美丽迷人的淀山湖畔景色,处处尽显浓郁的人文气息、自然气息。走在蔡浜村河两岸的景观木栈道上,爱河、护水的标语不时映入眼帘,河水恍如一面洁净的镜子,将沿河两岸的绿化、屋舍映照出来。
课植园前合影留念
社团指导老师与骨干同学调研民情民风
中午,社团一行在当地农家餐馆用餐,品尝了农家特色稻草扎肉、菜筋塌饼等。难得有机会深入上海郊区的同学们对这些农家美味赞不绝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岸露天灶台缥缈的烟火气,是一首清丽明媚的江南风物诗。
下午,社团一行来到水乡古镇朱家角。灵韵朱家角,海上最江南。如今的朱家角古镇融入了现代化的霓虹灯,社员们乘着夜色漫步在古朴的放生桥边,柔和清雅的灯光和月光交相辉映在青石板路上,更添几分灵动。朱家角作为具有千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许多人文古迹坐落其间。经过古镇北首的课植园时,丁剑介绍说,课植园的园名,取的是“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他勉励同学们不做书呆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上海交通大学中日桥社团是由交大众多对日本文化感兴趣且热爱中外文化交流的在校生组成的学生社团,社团成员来自全校文、理、工、农、医等十余个学院,涵盖本、硕、博三个学历阶段,社团的挂靠学院为外国语学院。本次团建活动,中日桥社团创建以来的全部三届骨干代表齐聚一堂,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巩固了深厚的友谊。社团的部分创社骨干如今已经从学校毕业,活跃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已经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社团学长们对社团充满感情,他们通过与社团现任骨干的充分交流,了解到社团蓬勃发展及取得的成绩,深感欣慰,对社团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回首过去,上海交通大学中日桥社团在学校指导下、在历届骨干们的共同努力下,成功承办了我校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合作的2019上海交通大学中日青年精英营、2020及2021上海交通大学—大阪大学学生论坛、2021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大学线上暑期学校等多项校级大型国际交流活动,还与上海交通大学对口帮扶单位云南洱源县学习日语的高中生开展交流,为促进中日一流大学之间以及国家东西部地区青年之间的交流,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积极形象作出了显著贡献。目前,受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委托,中日桥社团正在紧张有序地筹备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大阪大学学生论坛。社团骨干们决心不负学校期待,在历届社团骨干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砥砺奋进,将上海交通大学中日桥社团建成中日优秀青年代表交流的桥梁,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乃至全国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展现给世界,向世界讲好交大故事、上海故事和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