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习二十大精神]赵砚彬:践行、实干与担当,书写新污染物防治优秀答卷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是全力推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为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发布以来,中国环境污染治理逐步进入深水区。尤其是新污染物治理工作,受到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针对新污染物来源广泛、种类繁多、风险隐蔽等特点,制定了系列环境风险防控策略和举措,为拓展污染防治深度、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8e8a02a71e9f4e7d9ca3620c6bffbb2a.jpg

新污染物种类繁多、结构各异,由于缺乏充分研究,针对性管制措施不足,或造成极大的健康隐患。作为化学品生产和使用大国,目前我国化学品销售和使用量已经超过了欧美总和。近年来,化工工业进一步蓬勃发展,尤其俄乌战争以来,巴斯夫、科思创等大批欧洲跨国化工企业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布局,因而亟需深化对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系统风险评估和管理,防范潜在的新化学品污染。新污染物主要包括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和微塑料,涉及20余类、近千种物质。全面加强新污染物环境风险防控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

3.png

构建以“筛、评、控”为主线的新污染物防控策略。种类多、来源广、结构差异大、环境底数不清是新污染物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由于研究水平和技术体系的局限,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污染物往往存在环境风险隐蔽、不易降解、环境替代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开展系统深入的科学技术研发,实现高通量的环境赋存和健康危害测试,“筛查”出高风险的环境新污染物类型是实现高效精准管控的前提。针对潜在高风险污染物开展充分深入的环境行为、生态健康效应以及针对其全生命周期如生产、使用、消费、处置环节的环境风险“评估”,实现精准识别需重点管控的目标对象。在此基础上,实施以风险预防为主,覆盖源头、过程、末端环节的全过程协同治理举措,实现靶标环境新污染物的全方位“管控”治理,从而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图片1.jpg

加强新污染物源头防控,实现科学高效企业行业布局。系统梳理和探究企业行业新污染物排放数据,构建新污染物排放清单,建立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实现源头新污染物排放类型和数量的精准把控。以此为基础,加强重点监控工业企业清洁化改造,引导工业企业优化升级,分类分批推进新污染物排放管制举措。同时,推广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绿色示范园区、绿色示范工厂的试点经验,打造系统的绿色制造体系。依据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严格实施区域环境和市场准入,鼓励发展高新、绿色技术产业,同时防止高污染、高能耗工业产业的梯度环境转移。开展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利用先进的智能监测平台提高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效能和监管覆盖率,扎实推进重点工业企业源头管控,不断开创新污染物防控工作新局面。

WechatIMG13.png

积极推进和发展新污染物绿色替代技术及评估体系。国务院《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尤其关注重点石化、化工行业有毒有害新污染物的绿色替代。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聚焦石化、化工、涂装、印染等行业,选取重点企业和工业园区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示范技术。以此为契机,鼓励企业积极落实新污染物减量替代原则。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开展替代技术和替代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同时,鼓励企业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目录》等文件的修订工作。做好绿色化学品替代领域的标准研制,加速推进环境友好型染料、农药、化学溶剂等的研发和应用标准的制订,逐步限制淘汰高风险产品。同时,推进绿色工艺及数字化改造,培育智能制造、加强过程控制,认真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619e-kksmnwv4373156.png

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举措。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直接关乎民生福祉,也是新污染物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环境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不断提升。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印发实施,继续明确提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大任务,着力推动解决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法治手段不足、环境基础设施短板明显等突出问题,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因此,应继续推进环境基础设施补短板行动,着力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开展污水处理厂差别化精准提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强化法治保障、健全经济政策、完善资金投入机制;构建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用科技的手段化解基层治理人力、物力不足等难题。

res22_attpic_brief.jpeg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挑战重重、压力巨大、矛盾突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考察小康全面不全面的关键。加强污染物尤其新污染物治理对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防控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安全和高品质生活具有重大意义。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以实干与担当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面对新挑战,充分了解新污染物本身及其背后的全污染过程,并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注重新污染物的综合治理、源头管控、绿色替代,加快构建新污染物治理的一体化谋划和布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中国从蓝图变为现实。

作者简介

01.jpg

赵砚彬,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获得者。主要从事新污染物环境健康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多项研究项目。在Environ. Sci. Technol.、Environ. Int.、Proc. Natl. Acad. Sci. U.S.A.等环境领域及重要国际综合类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论文引用1200余次,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与编撰中英文专著2部。环境领域著名SCI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专刊编委,Eco-Environment & Health青年编委,ACS ES&T Water杂志编委会委员。

赵砚彬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葛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