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民建上海交大副主委陆铭做客同心沙龙畅谈建设统一大市场:背景、障碍与改革

2022年5月16日下午,民建上海交大委员会副主委陆铭教授在统战部第26期同心沙龙上,做了题为“建设统一大市场:背景、障碍与改革”的报告。沙龙活动由民建交大主委、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陈方若主持,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卫刚出席并致辞。活动在线上举办,听众有交大统战成员、民建上海会员、交大学生及校友等,共计17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张卫刚在致辞中首先分享了上海疫情防控方面的进展。他指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离实现动态清零的总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上海正在逐步恢复正常运行。学校各校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疫情防控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始有序地复工复产,部分教师和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当下,校内外的很多同志对今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都有不少的想法和思考。今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各界人士需加强对意见的深层次理解。在此背景下,很高兴请到陆铭教授对全国统一大市场作深层次解读。

1.jpg

在报告中,陆铭首先从“长期、全局和多维”的经济发展目标出发,分析了“统一大市场”战略提出的理论背景。 从长期的角度看,要处理好经济的结构,在投资与消费之间取得平衡;也需处理好投资内部的结构,在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和生态资本积累之间取得平衡。从全局的角度看,生产要素在不同的地区之间能够自由地流动和配置,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可以在集聚中走向平衡和分工,达到人均GDP的均衡状态。从多维的角度看,收入水平增长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会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需求。

2.jpg

统一大市场有利于经济发展趋近上述发展目标,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并实现要素可流动,提高资源在地区间和城乡间的配置效率,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美国经济的一体化水平比较高,欧洲在保持国家独立的前提下试图实现经济一体化。中国居于两者之间,具备一体化的条件,但改革开放前传统计划经济中形成的体制机制和观念阻碍一体化的推进,比如户籍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等。统一大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必要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 统一大市场的内涵包括市场的一体化和统一制度两个方面,具体包括建设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市场监管公平、要素和资源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等。

陆铭进一步分析了建设统一大市场面临的制度和观念障碍。 近十多年中国市场分割现象有恶化的趋势,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些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得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和“多维”的目标,比如在基础设施上投资过度,不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地方增加民生方面的支出。 “全局”的发展目标也受到市场分割的负面影响,陆铭教授用其最新的“车流视野下的市场分割”研究结果来说明省和省之间的边界形成了市场分割作用。陆铭教授指出,中国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全国经济一体化建设任重而道远,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这个时候出台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就是为了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以实现经济更高质量的发展。

3.jpg

陆铭最后分析了发展趋势和改革措施。他指出,中国已经形成了空间大变局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城市群发展的状态,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地区等四个经济发展极,出现了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围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格局。 陆铭教授还分析了地理优势给空间格局变化带来的影响。以上海为例,上海在长江经济带和亚太经济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同时地处亚太经济带的中点位置,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条件。从人口角度看,空间大变局还表现为人口向沿海、大城市和中心城区集中的趋势。对于县域的发展有必要差别化对待,靠近大城市的县城融入大城市发展,无特色产业且人口负增长的地方可采取收缩式发展。最后,陆铭教授解读了正在实施的完善土地管理体制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陆铭教授认为,随着治理改革的深入和更高水平的开放,中国一定能够实现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和更加一体化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4.jpg

在提问环节, 陆铭解答了听众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厘清了一些认识误区。听众的问题包括如何减少统一大市场中的行政障碍、区域房地产市场走势、“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的内涵、区域投资策略等。

陆铭教授的报告恰逢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时刻。 报告内容帮助大家深入理解了建设统一大市场的理论逻辑和政策措施, 也提振了大家对中国经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信心。

民建上海交大委员会
党委统战部
毛阿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