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战疫进行时]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举行“课程思政与抗疫精神”主题党日活动

3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党支部举行“课程思政与抗疫精神”主题党日活动,与会党员围绕课程思政进行研讨交流、分享抗疫体会感悟。支部党员以线上会议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支部书记柳海涛主持。

无标题.png

会上,支部党员共同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线上教与学讲坛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围绕“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作报告。

邢云文就课程思政的来龙去脉、课程思政的问题意识和边界、课程思政的正确打开方式等内容进行深刻解读。他指出,课程思政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课程思政的重点不是将课程思政化,而是重在挖掘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上好思政课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等。

报告会后,支部党员分别围绕报告会内容进行交流并分享心得体会。

无标题.png

支部党员杜严勇认为,邢云文从学校开设的“读懂中国”系列课程的内容、意义与影响讲起,深入分析了课程思政的提出过程、课程思政的问题意识以及课程思政的打开方式,重点梳理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以及与具体课程实现有机融合的具体途径。讲座内容丰富、立意高远、针对性强,对于老师们更好地上好思政课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角度看,要更好地将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等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自然观、科技观,实现“第一等人才、第一等品行”的培养目标。

无标题.png

支部党员闫宏秀认为,报告以国家文件为主线对“课程思政”来龙去脉的解读,进一步明晰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同时,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应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所展开的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着力点解析,进一步厘清了各个学科特色课程思政的特色与发展方向。特别是对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价值观碰撞与知识传授背后之间逻辑关系的本质,关于育人与育才的逻辑关系及其战略意义、关于知识与价值、素养与能力等内在关联的剖析为自己在课程讲授过程的相关问题处理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经验。

无标题.png

支部党员史斌提到,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他认为,通过本次专题讲座,进一步明确了大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方向与建设路径。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会努力与专业课程老师合作,将课程历史、教学案例、科技创新、科技人物、科技伦理、科学精神等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建设当中,实现专业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协同发展。

无标题.png

支部党员杨蓉表示,通过此次报告学习更加清晰认识到,教师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之一,其思想素质水平直接影响育人、育才质量。教师要围绕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做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人民教师。在今后工作中要提高自身本领,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疫情当前,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党支部通过此次学习活动,对教师如何开展思政课程以及教学工作等方面都获得了指导与借鉴。党支部将继续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围绕“课程思政”工作,积极探索思政与科学史的教育融合;与此同时,做好专业教学科研工作,与全体师生同心战疫,坚定必胜信心!

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党支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臧磊杰、唐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