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电院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交叉学部项目经验分享会

昨天下午,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交叉学部项目经验分享会,这是继上周面上/青年项目、仪器项目分享会后的又一波硬核培训。

首图.JPG

电院党委书记苏跃增、院长关新平出席培训。培训分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申报和交叉学部项目申报两场展开。优青项目经验分享会邀请电子系特聘教授义理林、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李超、自动化系副教授戴文斌担任分享嘉宾。交叉学部项目经验分享会邀请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丁显廷担任特邀嘉宾出席会议,一同出席会议的嘉宾还有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李成林。两场分享会均由院长助理纪志罡主持。

优青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会

义理林.JPG

义理林阐述申请书撰写应以一条主线为中心,凸出展示代表性成果。巧用第三方正面科技评价,积极扩大行业影响力。在答辩准备上需磨掉棱角,引人入胜。

李超.JPG

李超指出需要精准定位研究方向,凝练科学问题,梳理成果应层次分明。不惧修改反复打磨,利用学会/项目平台加强学术交流,善于反思总结。

戴文斌.JPG

戴文斌表示,在高度概括科学问题时要做到“印象深刻,简明扼要,受众认可”。优青项目申请要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充分做好答辩准备,放松心态。

交叉学部项目申报交流会

6G3A7902.JPG

丁显廷强调,研究方向应避免过于分散,保证基金申请的连续性。尽早“明方向,贴标签,广阅读”。充分依托学校和学院领域专家资源,与校内外同方向前辈学术交流,明确判断是否符合交叉学部的申请标准。

李成林.JPG

李成林从申请前的准备、申请书的撰写、上会答辩准备等方面进行分享。他比较了交叉学部指南和申请书与常规基金的异同。强调在撰写过程中尽早确定申请代码,多与不同学部专家交流。积极参加学校、院系组织的各类辅导。

6G3A7834.JPG

6G3A7933.JPG

6G3A7879.JPG

现场问答

关新平.JPG

关新平指出,交叉学部项目申请过程中一定要找到交叉学科的难点瓶颈,引入新手段,既要融入创新,又要攻关难点,凝练好科学问题,才能实现“交叉”成功。

苏跃增.jpg

苏跃增鼓励大家积极申报交叉学部项目,尽管交叉学部的项目申报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但只要凝练出交叉科学问题,写好申请书,就能在新赛道上占得先机。

作为电院E才系列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培训通过需求细分,将培训内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院内外专家倾囊相助,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学院始终坚持有组织的科研,营造健康学术生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充分调动全院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构建以产生一流学术成果和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的科研创新体系,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加快核心技术突破,为科技强建设贡献电院力量!

据悉,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培训会外,电院未来还将开展系列基金模拟评审会。

教师感悟

感谢各位老师的无私分享,参加优青项目申报经验分享会不仅对申请书的撰写有了深入了解,对如何凝练自己的研究工作内容以及拓展未来的科研方向也有很大启发。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和经验,感谢学院的大力支持。

——马叶涵(参加优青项目分享会)

这次交流会收获很大,让我对基金申请书的撰写逻辑有了全新的认识,交流专家提到的几个关键点正是我去年申请书中犯过的错误,找到了去年失败的原因,多参加这种交流活动能有效提高基金申报书的质量。

——王亚伟(参加面上青年分享会)

本次分享会让青年教师更加清楚什么是交叉,什么样的科研工作适合申请交叉学部项目。本次活动收获颇多,受益匪浅。感谢学院的精心组织与安排!

——高安柱(参加交叉学部交流会)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徐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