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20年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决赛暨集体大备课教师大培训教学大比武示范大巡讲活动大会举行

锤炼教学基本功,守牢质量生命线,三尺讲台就是取得思政课育人实效的“最后一米”。12月30日,2020年度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大备课教师大培训教学大比武示范大巡讲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行,聚焦“讲台上的新思想”,推动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经过三轮角逐,50名教师脱颖而出,获得表彰。此次教学大比武暨集体大备课活动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承办,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六个要”素质建设,实现“八个相统一”,切实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发掘一批在教学方面有热情、有特色、有专长的中青年教师新秀,建好思政课教师队伍。上海市教委领导、上海交通大学领导、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指委专家代表、各高校马院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等120多人参加活动。

图片 1.png

上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研究生思政课、高职高专思政课七个比赛组的50位教师开始决赛。本次比赛采取了匿名清讲的方式,要求参赛教师在不使用PPT的情况下口头讲授结合板书完成比赛,现场抽取题目进行回答。经过角逐,产生特等奖7名,一等奖14名,二等奖29名。

图片 3.png

下午,2020年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大备课教师大培训教学大比武示范大巡讲活动大会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老法学楼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沙军,副处长杨长亮,上海市教科院德育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宗爱东,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来自上海市60所高校的马院院长和参加教学大比武的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宗爱东主持。活动回顾了2020年上海市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大备课教师大培训教学大比武示范大巡讲活动整个活动的过程。

1.jpg

周承代表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和校长林忠钦致辞。他对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和教师表示欢迎和问候。他从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和定位谈起,突出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强调需要从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把握。他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在思政教育方面的进展,感谢上海市教委长期以来对上海交通大学的指导、关心与支持,也感谢各兄弟高校的鼎力相助。他还分享了对思政课建设的思考:提高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的政治站位;强化思政课的内涵建设和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情调研;加强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研究以及突出在科学性基础上的价值引领性。他表示,相信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在大格局下一定会不断实现大的进步。

图片 8.png

图片 5.png

图片 9.png

杨长亮宣布了本次教学大比武的获奖名单。沙军对本次获奖教师表示祝贺,围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梳理了上海市高校在思政课教师队伍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方面取得的进展;列举和剖析了目前在队伍和教学方面还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下一阶段上海市高校思政课建设主要主要努力方向。

图片 10.png

图片 11.png

图片 12.png

本次教学大比武的获奖教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的张杨老师、复旦大学的崔涵冰老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的姚瑞曼老师作了教学展示。

图片 13.png

图片 14.png

图片 15.png

华东师范大学宋进教授、同济大学陈大文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的陈锡喜教授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展示作专家点评。宋进点评道,“三位教师的展示不仅‘照着讲’,把理论讲清楚,而且能够‘接着讲’,关注结论之后的脉络,体现理论思维。”他认为,思政课要上得好,还要追求“对着讲”和“领着讲”,注重问题导向,引领学生成长。陈大文指出三位选手的展示体现了教师对问题把握角度和深度的可喜进步。陈锡喜提出,三堂示范课体现了上海思政课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成绩喜人。他认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的目标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割开来,思政课教师要努力做到从讲得生动有趣到深刻有力,从就事论事到就事论理,从慷慨激昂到娓娓道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图片 16.png

活动进入培训环节,同时举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集体备课会,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主题报告,深入解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本次活动是上海市高校思政教育的最新发展的缩影,倡导教师投身课堂改革,瞄准“及时、深刻、精准、启发”。近年来,上海持续开展思政课建设与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在思政课建设所有要素中,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教育的微观问题,解决的却是战略大问题。课堂是主阵地,教学是老师基本功,质量是思政课的生命线。此次教学大比武通过市校两层选拔,营造了尊重三尺讲台、钻研教学艺术、投身课堂改革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着力将课堂质量是“立德树人成效”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推进教学需要“提级换代”,在“及时、深刻、精准、启发”上功夫,即在稳定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及时讲”,在生动鲜活的基础上实现“深刻讲”,在全面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精准讲”,在教导灌输的基础上实现“启发讲”。

更新赛制,助推优秀思政课教师脱颖而出。教学大比武于2020年10月启动,分为初赛、复赛和决赛三阶段,按照本科“原理课”、“概论课”、“纲要课”、“基础课”、形势与政策课以及高职高专思政课、研究生思政课7个序列进行。各高校组织校内初赛,推荐优秀骨干教师参加复赛。11月7日至8日,各序列复赛分别在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市48所高校的189名教师参加。经过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各分教指委组织评审,本科阶段5门科目各评出8名、研究生与高职高专阶段各评出5名教师进入决赛。决赛在12月30日上午举行。各选手不使用PPT等多媒体设备,匿名参赛。经过分组决赛和专家评审合议,确定李健等7人获特等奖,邹汉阳等14人获一等奖,徐峰等29人获二等奖。这是上海在2019年举办首次思政课教师教学大比武基础上,第二次开展大比武活动。据介绍,今年的比赛在赛制、难度、专家覆盖面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一是赛制有变化,在比赛内容、环节设置等方面全面对标教育部首届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二是难度有提升,依据教育部专题指南,将整门课程作为备赛范围,更加注重对参赛教师基本功和长期积累的考核。三是专家有扩充,除教指委专家和马院院长外,还邀请历年获奖教师代表参与,考察的视角更为丰富多元。

思政课建设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在政策设计方面,上海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20—2022年)》,围绕“铸魂、强师、提质、厚基”四个方面,对上海学校思政课进行“流程再造式”的改革,推进思政教育治理体系创新,全面提升建设质量。在实践创新层面,上海突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经费保障,全面加强马院马学科建设,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发生格局性变化。上海实施新一轮马学科发展支持计划,评出突出贡献奖9人、教学名师11人、中青年拔尖人才50人、国情市情调研专项23项,抓住教师关键,强化队伍建设。开展高校思政课教师集体大备课,进行“伟大的起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学观摩,聚焦新思想,落实到每个知识点。开设“中国系列”思政课选修课程,一校一课,一校一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市27所高校陆续已开设,受到大学生欢迎。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濠
牟凯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