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陈锡喜教授受聘马克思主义学院“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学术顾问” 并为宣讲团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报告
12月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聆听了讲席教授陈锡喜带来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讲报告。
讲座开始前,学院和宣讲团学生聘请陈锡喜老师为宣讲团“学术顾问”。陈锡喜教授欣然从宣讲团代表闫艳芳同学手中接过聘任书。
讲座中,陈锡喜教授借助体育专用词汇“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从面向对象与特定对象相区别、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结合、文件话语与日常话语相转化、重要论断与关键词相衬托等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把宣讲做到讲清楚与讲精彩的问题。
陈锡喜教授从五中全会精神的“三个新”和“基本内容”展开了具体论述。“三个新”是指“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与“新发展格局”。其中,他从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重要特征、新挑战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指出在霸权主义、单边主义等盛行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针对“新发展理念”,重点讲述了 “创新”和“共享”两个方面,指出我国发展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总目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鼓励宣讲团成员抓住“创新”和“共享”两个关键词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将其讲深、讲透、讲好。
关于“新发展格局”,陈锡喜教授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促进的具体内容与社会背景出发进行了深入讲解。针对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要内容,从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和“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论述,提倡宣讲团成员提取远景目标十个方面中的几个重点方面或者是主要目标中的几个重要领域进行宣讲。
讲座后,宣讲团成员代表杨振家为陈锡喜教授送上宣讲团成员临摹的肖像画。
陈锡喜教授关于五中全会精神的主题宣讲以及宣讲注意事项与技巧的讲解为提高宣讲团成员的宣讲质量提供了新的借鉴。在他的指导下,在宣讲团全体师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将致力更上一层楼。
“声入人心”学生理论宣讲团部分成员介绍(第一辑)
曹慧敏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弘扬中国精神,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宣讲主题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高扬的精神旗帜为指引,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为支撑,团结凝聚全体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有信心传承好民族精神和实践好时代精神,重担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我们要努力进取,做忠诚的爱国者、时代的佼佼者,成就精彩的人生。
王珂
2020级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科学家形象与科学家精神
宣讲简介:科学家形象是科技与社会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公众对科学家形象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公众对科学的态度,甚而影响到科学政策的制定和科学活动的开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性质和规模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科学家形象存在陈规的刻板印象与现实形象之间的张力。那么,科学家职业是如何产生的?科学家的形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新媒体时代的科学家形象又增添了哪些新的内涵?这些问题将在科学的历程中得到解答。
彭冠锦
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法兰西岁月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宣讲简介: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邓小平、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陈毅等一批中国进步青年为寻找救国道路参加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他们在法国半工半读、生活艰辛,却利用一切空余休息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理论知识。本次宣讲将简要介绍二十世纪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时代背景,使同学们在邓小平、周恩来、赵世炎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代表人物在法国的经历与故事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高鑫雅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四史”学习之当代青年的远大理想
宣讲简介:初心所向,使命所系。对于青年而言,能否保持初心,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宣讲旨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以青年视角、青年话语讲好理想信念、传承红色故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结合实际,切身实践。希望通过我的讲述引导更多同学坚定理想、爱国力行,为新时代贡献自己的一份青春正能量。
毛岩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
宣讲主题:深入学习四史 坚定理想信念
宣讲简介: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知识,明晰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从历史这一最好的教科书中不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同时以学习党史为重要抓手,从优秀共产党人夏明翰的事迹中,体会中国共产党人不畏生死、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的战斗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永葆忠诚不变色的坚贞不屈精神。党史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人事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斗争和跋涉历程中不畏艰险、矢志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初心。这些精神品质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我们学习“四史”的过程中,所需要重点汲取的精神源泉之一。
马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党的初心之地——渔阳里的故事
宣讲简介:上海是我们党的诞生地,而在淮海中路576弄与南昌路100弄的两幢渔阳里石库门建筑中,承载着许多我们党早期的红色故事与回忆。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和第一个团的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在这里诞生,《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译本从这里出发走向全国,《新青年》、《共产党》等先进刊物在这里发源,刘少奇、任弼时等人也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正是从渔阳里出发,走向兴业路,走向大上海,走向全中国,让我们一起重温这段红色记忆中有趣的人、事、物与魂。
闫艳芳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听故事、讲四史、长知识,于党的发展历史中深植爱国情怀
宣讲简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学习走进小学生的课堂,对于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宣讲主题以重要的时间节点为讲述线索,先介绍了四史之间的关系,然后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土地革命时期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关内容的讲述融入了党史的发展过程中,并在讲述的过程中融入了相关的历史故事,于学理性中增加了事实性、生动性和活泼性。
胡颖莹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四史”学习之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宣讲简介: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镌刻着我们党的拼搏奋斗历程,见证着新中国的发展壮大,书写着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学习“四史”,可以鉴往知来。让我们通过学习早期革命党人——俞秀松的事迹走进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明确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做一个利国利民的东南西北人。”
张澜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四史学习之悟中国精神 守初心使命
宣讲简介:学习四史对于个人党性修养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培育有重要意义,以中国精神为脉络的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形象、鲜明、感性的理解四史内涵。通过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感受革命党人杨尚昆身上表现出的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西柏坡精神;体会钱学森为代表的大国学者的爱国奉献、科学创新的精神;回忆新冠疫情期间无数党员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精神,理性和感性相结合学习四史的发展。最终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传承中国精神,守住初心和使命,从注重人格修为、倡导社会关爱、树立家国情怀、省思时代境遇、做到爱岗敬业,提升个人品格和能力。
包道广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0级硕士研究生
宣讲主题:谁是共产党人——从“四史”中看共产党人从何而来,往何处去
宣讲简介:共产党人,我们常常将他挂在嘴边,却很少思考他们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为了什么而奋斗。故而我们常常会有疑问,现如今还会有我们从书中、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那种共产党人吗?共产党人又是从何而来,又要往何处去?共产党人绝不是抽象的人,他们的信仰深深的根植在现实生活当中。让我们回到“四史”中去,看看共产党人为了什么而奋斗,他们改变了什么,我们又如何接过火炬,继续照亮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