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媒体与传播学院举行“援鄂抗疫——国家使命与职业责任”主题讲座

9月14日上午,由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指导、教工组室党支部主办的 “援鄂抗疫——国家使命与职业责任”专题讲座在学院大楼B203会议室(线上zoom同步)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余跃天受邀分享了他在疫情期间的援鄂战疫经历。媒体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常河山、党委副书记李春梅、党政办主任田国华等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线上师生共计一百余人参加了讲座。会议由院学工办主任、教工组室党支部书记李永久主持。

1 常河山副书记致辞.JPG

常河山首先致辞,高度赞扬余跃天医生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身边的英雄。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和师生一定要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把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强大动力,扎实做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和三全育人各项措施的落实,高质量完成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学校第11次党代会召开和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2 余跃天主讲.JPG

余跃天医生向大家分享了他的战役故事。作为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余医生在疫情爆发之初,就主动请缨奔赴武汉。他认为,在国家危难之际能挺身而出,是责任、义务,更是光荣与骄傲。出发前,紧急学习国家颁布的相关诊疗手册,练习穿脱防护服,打包生活和医疗物资。在辗转到武汉的路上,空无一人的街道和“武汉加油”的标语坚定了他一往无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抵达武汉三院后,现实的困难远超预期,无单间的院区隔离难度大、防护物资匮乏、床位不够、氧气供应不足等等,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们自己改建医院,形成符合传染区医院的“三区二通道”;为患其他疾病的病人调配医务工作者;3天内院内建成氧气站;急诊病区改为临时ICU;上海市政府、社会各界踊跃捐赠医疗物资等等。在冬日的武汉,寒冷与疲惫相继侵袭着医护工作者,除短暂的休息与进餐外就是紧张辛苦的长时间工作。ICU病区工作环境的最大问题是无中央监护,医生需要一直走路,不停的检查病人的状况,这是体力上的考验;同时还要穿三级防护服进行精细快速的有创操作,高度的暴露风险,这是心理上的考验。每天,这些来自上海不同医院组成的医护队伍互帮互助,在治疗中不断探索、改进,多学科团队病例讨论,与国内国外同行交流,以无畏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巨大决心全力救治着每一个患者。

在余医生55天的援鄂期间,上海医疗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召开了四次党员大会,也发展了一批新鲜的血液。余医生认为,医护人员在疫情期间火线入党,不仅是对党旗宣誓,更是对即将救治的生命宣誓。在返沪的飞机上,医护人员们一起挥舞着国旗,是余医生心中职业生涯最光荣的一刻。

现场的老师同学们积极提问,对于新冠疫苗接种、高压的工作状态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国外疫情等问题,余医生进行了解答,他说国家在大力研制疫苗,但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适用效果,目前一段时间还需要加强日常防疫。在援鄂抗疫情期间,余医生认为自己有了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化解外界压力,同时经历了心理成长,坚定了自己学医的初心。

3 同学献花.jpg

媒体与传播学院2020级新生代表史嘉颖和老生代表马姣姣向余跃天医生献花。史嘉颖表示了对余医生的感谢之情,向医护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希望以后也能凭借自己努力回馈社会、报效祖国。马姣姣曾在家乡河南中水寨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她认为,战胜疫情主要依靠两大因素,其一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其二便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无私付出。与此同时,线上收听直播的党员同志们也感触颇丰。

4 李春梅副书记总结.JPG

最后,李春梅代表媒体与传播学院为余跃天医生送上学院纪念品,表达了对余医生等医护人员的诚挚谢意。

5 大合影.JPG

媒传学院
媒体与传播学院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