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我校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5月15日下午,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选题,《从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兴学救国先驱》系列雕塑作品创作在我校以ZOOM网络会议形式通过了专家评审。上海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主任、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海平教授,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长徐晓虹,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张凯,副主任欧七斤,上海交通大学改革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肖国芳,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金贤,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张思思等组成专家评审组对该项目进行了评审。专家评审会由设计学院副院长连之伟主持。
连之伟副院长首先致辞,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欧七斤副主任介绍了选题的历史背景,项目负责人孔繁强副教授介绍了项目创作情况,从课题的选题和创作背景、设计稿、内容与成果几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汇报。评审专家组严格按照审核要求认真进行了评审,充分肯定了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经专家组评审,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意义重大、人物选择和塑造符合史实,创作成果达到预期效果,同意通过评审。
《从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兴学救国先驱》系列作品创作课题于2017年11月获得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立项,由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设计系孔繁强老师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启动后,在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欧七斤副主任协助下,创作团队学习了相关校史研究成果并以之为依据,选择了盛宣怀、何嗣焜、张焕伦、蔡元培、张元济、福开森等六位在南洋公学开创阶段发挥重要作用的创校先驱,通过圆雕群像的艺术形式,表现并塑造这一批以兴学救国为己命的教育先驱的艺术形象,激励后人“爱国荣校、饮水思源”。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欧七斤副主任介绍说,六位代表性和典型性人物,都是当时的实业家和先进知识分子,他们以改变甲午战争后积贫积弱的中国为己任,希望通过兴办高等教育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这些创校先驱励精图治,建成了上院、中院、外院,集大学、中学、小学于一体,开中国近代三级教育体系之先河,对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档案文博管理中心张凯主任对创作给予高度评价并希望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改革发展研究室副主任肖国芳建议让艺术创作更好地呈现,讲述交大故事,发挥育人作用。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黄金贤认为交大人给交大先贤塑像,是对前辈的尊敬和缅怀,对在校师生也是教育和激励,对于校园文化的传承是最好的载体。校党委宣传部张思思老师表示先贤主题的文艺创作是对校史和交大文化的重要宣传,也是价值引领和人格养成培养目标的重要体现。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城雕委艺术委员会委员徐晓虹对项目中人物艺术塑造进行了深入点评,上海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上海海上油画雕塑创作中心主任、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海平教授对评审会进行了总结,对本创作项目的艺术水平给与了充分的肯定并希望这一重大文艺创作项目未来在交大校园放大落成,提升校园文化。会议结束后,评审专家、各部门领导与项目负责人云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