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诗书礼乐”

致远学院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

时值农历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春和景明,正有行修禊雅集之机,论学弘礼之意。为扬中华传统文化,蕴致远学子人文情怀,首届“致远学院传统文化艺术节”于5月4日下午在云端举行。本次传统文化节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处长侯士兵、校团委书记钱文韬,以及在诗词歌赋方面颇有造诣的十位专业评委老师。致远学院党政领导、各学术委员会成员、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行政人员与260余位同学一同参与了这场文化盛宴。活动由致远学院团委老师陈申元、18级数学方向杨孟真同学和19级计算机方向潘新怡同学主持。

首先,学生处处长侯士兵在致辞中表示,致远学院成立十年来,一直潜心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转身遇见大师”的环境,特别是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凝练大学精神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的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文化基础和思想传承。同时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思考的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能够让人民更有信仰,国家更有力量。大学身负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重要使命,要有深厚的精神积淀和价值目标,具有吸引师生和影响社会的文化气场,让大学生从中受益。二是勇攀科学高峰与提升艺术修养有何关系?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仅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艺术修养。交大百余年来,始终坚持科学与艺术并重、智育与美育并举的育人理念。三是大学生如何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致远学院秉承着交大培养“第一等人才”的使命,致远学子更是面向世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言人、中国精神传播者,同学们应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练就过硬本领,全方面发展,做科艺双馨的新时代学子。

本次传统文化节分为“诗”“书”“礼”“乐”四个篇章,同学们自发组成了四支战队进行角逐。

本次传统文化艺术节以“诗”开篇。《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诗”篇章的第一个环节,便是要求同学进行诗词的创作。四支队伍派出代表朗诵原创的主题诗歌,并加以介绍与阐述。理工诗人队张海若同学带来了《满江红·致远十年》,吟诗作队的孙佳东同学献上了《致远时光》,水墨凌云队的朱子健同学带来了《鹧鸪天·夙昔致远》,以文会友队的赵寒烨同学带来了《戏作B*树》。那一首首诗词,尽言致远学子之志气与豪情,亦显致远学子之诗情与才气。随后,评委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和打分。张玉梅指出同学们诗歌中的优缺点,并做出了启发性的修正,同时指出诗歌不局限于致远十年的时光,更可以表现交大百年的意境,用诗歌打开致远的格局。李康化赞扬了同学们的诗紧扣主题,贴近生活,化用灵活。褚建君则从用词和表达思想方面对同学做出了鞭辟入里的指导。丁晓萍从诗歌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的特质出发,详尽为同学们讲解了诗歌朗诵的一些要点,指出朗诵诗要注意声调起伏和朗诵姿态的自然。最后洪梅作“诗”篇章总结,她首先感谢所有为艺术节付出的工作人员以及参赛选手的精心准备,同时表示希望通过此类文化活动营造学院文艺氛围,引导更多同学了解历史,了解传统文化,并勉励同学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构建新时代新青年的世界观,提升文化自信。

第二个环节是诗词典故问答。抽取题库和为对手选题等方式增添了比赛的对抗性与趣味性,也激发出了参赛同学的最大潜力。四支队伍的同学都展现出了极其扎实的知识储备,在出题组设立的重重难关前毫不退怯,为同学们奉上了一场精彩的对战。

第三个环节便是有趣的超级飞花令。古人曾有“春城无处不飞花”之言,而在此春意盎然之时,同学们在线上齐聚,体验一场别开生面的飞花令。四支队伍的同学都展现出了丰富的诗句基础,将活动推向了高潮,大家在评论区纷纷为参赛选手喝彩。

诗书画印不分家,楷隶劲草控不住,溯秦汉,字字风和雨。在“诗”的篇章结束之后,大家进入了书法的世界。“书”的篇章,分为已有作品展示和现场命题创作,评委老师章俊良为四支战队揭晓了限时创作主题,在参赛同学挥墨之时,2018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的张冰灿同学为大家带来古筝伴奏。在各位选手紧张的创作过程中,同学们聚焦欣赏了各组已经预先提交的参赛书画作品,这些作品以“思源致远”为主题,献礼致远十周年院庆。陆子杰同学带来了行草作品《宁静致远》,以文会友队的陈赓同学展示了行书《致远任重》,高天澍同学带来了行书作品《静水流深 行稳致远》,马悦洋同学奉上画作《思想的飞毯》。四位专家给予了点评,陈江平表示,一个人的书法,反映了他的性格也会影响他的性格,勉励同学们坚持习作。姚君喜指出,书法的关键在于用笔,结构,整体章法,在书写时要注意刚柔相济。李钢点评画作《思想的飞毯》,不仅从专业的角度解读了画作,提出作品的改进空间,又为同学们普及了画作基础知识,让同学们受益匪浅。王琦赞许同学们作品中体现的勤奋钻研、勇挑重担、淡泊名利的致远人形象。现场的四位同学根据四句古诗现场创作的作品也依次进行了展示,章俊良对现场的四副书画作品进行了整体的点评,同时也阐释了选择《从军行》作为选题的深意,希望致远的同学们坚定科研路,砥砺报国志。一笔一划间,致远学子用书画展现了独属于致远人的青春华章。

在“礼”的篇章之初,主持人向大家演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揖礼,并邀请在场的老师同学们打开摄像头互相问好。在知识竞赛环节,四支队伍混战作答同一个题库,各队同学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你来我往地回答一道道题目。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让这场文化节成为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传承课,启发着每一位致远人正心修身,方能齐家治国,有所作为。

最后一个篇章是“乐”。吟诗作队的姚逸飞同学首先奉上二胡独奏《赛马》,生动而激烈的赛马画面仿佛就在眼前展开。来自水墨凌云队的朱子健同学则为大家带来竹笛演奏《我的祖国》,竹笛声声,代表全体致远人对祖国的深情礼赞。随后来自理工诗人队的张明阳、邓博丹、朱萧谕三位同学献上了歌舞表演《知否知否》,舞蹈如轻云蔽月,流风回雪,歌曲亦是余音绕梁,让人沉醉其中。最后以文会友队的闫思晗、闵乐钧、张雨涵、黄臻四位同学带来古筝、钢琴合奏《高山流水》,那流传了千年的旋律在同学们的演奏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经过网络展示投票、现场评委打分、答题和游戏得分,最终以文会友组夺魁,理工诗人组摘得亚军和最佳人气奖,吟诗作队组和水墨凌云组获季军。致远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吴晓玲为各支队伍颁奖,她对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参与组织策划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并对同学们能够在专心科研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表示欣慰和赞许。

致远学院举办首届传统文化艺术节,旨在传承国学,彰显教化,培养致远学子人文情怀,丰富师生人文素养。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同学克服难关,依托线上平台,为“致远人”打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致远学院团委始终致力于围绕拔尖学生“优精尖”的特点,坚持以团致学、以团促学、以团助学,在致远科研学术氛围中引入人文素养,引领广大同学坚定理想信念,增添青春正能量。

陈申元 林悦依 曹博
致远学院
孙殷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