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我们的援鄂故事”主题党日活动

《查医生援鄂日记》和“战地记者”故事分享

4月2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我们的援鄂故事”主题党日活动。上海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查琼芳、叶佳琪分享了她(他)们在武汉抗疫一线的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工党员通过ZOOM会议室参加了本次活动。

附属仁济医院党委宣传处处长袁蕙芸首先介绍了仁济医院支援武汉和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战疫”的总体情况。据悉,仁济医院前后共有172名医疗队员支援武汉,全部完成抗疫任务平安归来,是交大附属医院里派出医疗队员最多的一家医院。其中,写下《查医生援鄂日记》的查琼芳医生是在除夕夜赶赴武汉的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叶佳琪是第八批医疗队队员。

查琼芳医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驻守了67天,写下了67篇抗疫日记,被网友们亲热地称为“日记女神”。她一字一句地记录下了在武汉亲身经历的人和事,也成为了中国抗疫这段历史的见证。有着21年党龄的查琼芳表示,她只是仁济医院一名普普通通的呼吸科医生,在举国战疫之时,她选择挺身而出的原因,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党员,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查医生介绍,写日记的初衷只是向单位领导汇报工作,后来发现日记可以缓解自己的精神压力,也可以让后方关心我们的亲人、朋友、同事放心,于是就坚持下来。査医生分享了她从除夕夜出发、到达武汉、在金银潭医院工作、在驻地生活到最后返沪的整个过程,从最初的恐惧、物资匮乏、条件艰苦、工作劳累以及挫败感到医疗队团结一心、各方关爱提供支援,物资极大丰富,越来越有战胜疫情的信心,在整个过程中,她自己也受到了许多的感动。査医生讲述了她的同事们,有67岁的老教授,也有90后的年轻人,他们全力以赴治病救人、坚守岗位、绝不退缩的精神和作风让她动容。査医生还讲述了她们成功救治的病人给大家带来鼓舞,以及众多普通志愿者默默支持医疗队的感人故事。査医生说,我记下这些人物,是想让大家了解真实的武汉,让大家去发现故事背后的真善美。查医生最后用一句话“我们可以平凡,但拒绝平庸”来结束她的讲述。

图片1.png

“战地”记者叶佳琪分享了他在武汉的故事。在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里,叶佳琪身兼记者、人事、组织、医务以及物资协调等各项工作。在武汉期间,他拍下了许多珍贵的重症监护室内的照片,报道了著名的雷神山医院“战地婚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6日,上海市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对外发布新闻600余条,包括日常医疗、医患人文、队员日志、先进事迹等内容。叶佳琪讲述了在雷神山医院挖掘医疗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经历。他说,他在几天之内认识了全部164名队员,每天在医院和饭堂等场所驻地观察,主动与队员们交流,掌握第一手的新闻素材。他特别提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医疗队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了临时党组织的力量。医疗队临时党委选定了宣传委员和宣传干事,通过支部会议讨论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报道任务,大家分工合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

与会同志被两位主讲嘉宾的故事深深打动。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的陈茜留言说:“全世界的人民都会向这种救死扶伤、忘我逆行的人道大爱精神致敬!”大家纷纷表示,在武汉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系统的党员同志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成果做出了平凡而又伟大的贡献,是我们广大党员同志学习的优秀榜样。

郁敏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濠
牟凯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