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战“疫”|上海交大设计学院抗疫纪实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数月疫情防控后的祖国大地正逐渐焕发生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师生积极参与抗击疫情:不间断推进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倡导全方位、多层次云端学术互动;踊跃创作书法、绘画、海报等原创作品,文化助力抗疫;密切关心全球疫情形势,积极向海外合作院校提供相关防疫物资。

一、积极落实“停课不停教、学”号召,不间断展开线上学术研讨

在疫情初期,设计学院师生全心投入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中,积极 探索云端“学在设计”的新模式:设计系副教授董占勋表示,要勇于走出教学“舒适区”,以“自我革命”和“网红主播”心态进行教学创新;建筑学系副教授赵冬梅将“烘焙理论”融合进线上教学中,分解知识、做 “好蛋糕”,实现精细化线上教学;风景园林系副教授汤晓敏则表示要勇敢直面“三大”挑战”,通过解构传统课堂、设定阶段任务、树立教学角色,打造独特的线上“三有课堂”(有用、有趣、有互动)。学院积极为教师营造“比学赶帮超”的乐教氛围,树立线上教学教师先进典型。

截屏2020-04-30下午1.50.02.png

董占勋老师的直播空间划分六区,实现线上授课期间的不同功能

截屏2020-04-30下午1.50.56.png

赵冬梅老师的“烘焙理论”应用场景:关键词教学(左)和例证法教学(右)示图

截屏2020-04-30下午1.51.50.png

汤晓敏老师的“空中教学社区”(左)和实施任务驱动示例(右)

同时,学院依托设计讲堂、学术沙龙、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既有平台和载体,先后邀请来自哈佛大学、威尼斯建筑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等多所海内外高校的专家学者、知名业界实践设计师、以及在设计实践领域具有突出表现的中青年校友,和师生们在线上做学术实践交流。日前学院已累计开展“云讲座”十余场,积极推动不同领域间的学科交叉和探索。此外,风景园林系教授姚雷及其团队对芳香植物精油抗病毒做针对性相关研究,并组织了主题为“精油抗病毒吗?”的云端学术研讨会,分别就植物精油抗病毒研究概况、精油组合对呼吸道病毒的抗性研究等内容展开交流。

截屏2020-04-30下午1.52.36.png

建筑学系课程系列讲座部分截图

截屏2020-04-30下午1.53.01.png

上海交大芳香植物研发中心开放型Seminar

二、翰墨丹青,交大设计师生用文化创作传递情感

设计学院的教师、退休教师们笔墨传情,用书画作品勾勒抗击疫情中的温暖和感动:用隶书、篆字、行书、布面油画、色粉画、水彩画、钢笔淡彩、国画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共创作绘画、书法、短片等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三十余份,以此致敬战斗在疫情一线的医疗工作者们和所有的群众,积极传播正能量、展示全民战“疫”决心。

截屏2020-04-30下午1.54.07.png

其中,书法作品《医者仁心》《大爱无疆》作者陈英明今年已90岁高龄,他表示自己早年间曾是抗美援朝的一名年轻军人,深知一线战士的英勇和艰辛。因此题字,以此致敬所有战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们。

截屏2020-04-30下午1.54.50.png

绘画作品《我的太阳》作者施其美,则在画中定格了加拿大多伦多华人爱乐艺术团的合唱瞬间。画中的指挥官为交大1966届校友,其夫人也为毕业于交大的1969届学生。施老师表示,这幅画寄托了海外交大人、海外华人希望全球抗击疫情胜利的美好愿景。

截屏2020-04-30下午1.55.33.png

设计学院的同学们也在疫情期间纷纷发扬战“疫”先锋作用,结合疫情防控现状贡献设计力量,用作品助力战“疫”。早在疫情爆发初期,来自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王思懿、孙懿琳、郝盛楠、张千禧、张政霖、金诗怡等6名同学围绕病毒科普主题,创作了抗疫系列漫画长图。并在后续和上海交大出版社合作继续创作绘本,将相关作品扩充为“什么是病毒”、“世界上著名的病毒爆发事件”、“新型冠状病毒科普”、“如何应对新冠病毒”、“致敬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等五个部分,帮助广大师生对病毒和疫情有更科学的认知。本次系列创作曾被澎湃新闻、文汇报等媒体多次转发报道。

在二、三月疫情严重期间,设计系老师张帆及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联合创作了主题为《防疫期间的上海》《抗击新冠肺炎》等摄影作品及摄影海报,记录了这个特殊时期内坚守在工作岗位的环卫工人、外卖快递员,以及上海社区普通民众的真实生活等画面,海报设计融入他们所思所想,传递了全民抗击疫情必胜的坚定信念。

截屏2020-04-30下午1.56.14.png

截屏2020-04-30下午1.56.35.png

摄影海报作者:吴婧懿、张刘心、金宇韬

三月,上海交大附属仁济医院与设计学院F18级工业设计团支部共同策划,由设计学院F18级工业设计团支部为三批仁济医院援鄂医疗队设计制作了11版原创手绘明信片。活动初衷是希望通过寄送原创手写明信片的形式,将大家手机里的珍贵照片变成可以携带的身影,化解队员们对家乡的思念,这些明信片承载着医护同事与亲友的祝福,也承载着交大学子对武汉的祝福,奔向仁济医疗队所在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三院,送到前线医务工作者的手中。

截屏2020-04-30下午1.57.23.png

左:“等你回家”——张婉莹(创作灵感来自真实照片,父亲和即将出征的女儿都带着大大的口罩,两人在分别前,紧紧相拥。虽然相片不能记录他们的语言,但却记录下了父亲期望女儿能够平安归来的这一瞬间。)

中:“祝你生日快乐”——赵新宇(创作灵感源自真实事件,一个疑似感染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之一是一位仅2岁的小宝宝。她的妈妈被送去公共卫生中心那天也刚好是小宝宝的2岁生日。所以通过画笔为宝宝办一场生日会,祝她生日快乐。)

右:“医者,战病疫、救苍生”——吴越(创作灵感来自真实视频,奋战在前线的一位新疆女生穿着防护服带领大家跳舞。)

三、山川异域、休憩与共,交大设计对全球合作高校的云端问候

四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现扩散态势,海外各地确诊人数爆发式增长,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设计学院师生密切关心海外合作院校的疫情形势。

设计学院院长阮昕教代表设计学院向美国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英国金斯顿艺术学院,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西班牙IE大学等多所兄弟院校发送了题为《众志成城,聊表心意》的慰问信,表达了全人类团结抗疫的信念,为有需求的高校及单位机构提供力所能及防疫物资。

院长信.jpeg

“我们将携手共度,请坚信众志成城、团结协作是渡过此次疫情的关键所在,望大家保重”,阮昕在信中指出。

设计学院近期已向位于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所海外合作高校筹集寄出所需防疫物资。3月25日,第一批防疫物资已从上海寄往世界各地。此外,学院常务副院长胡洁以及建筑学系教授王林、曹永康等老师,也已分别以各种形式为意大利、美国等兄弟高校募捐相关防疫物资。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艰难时刻,来自学院的真诚问候和善举得到了合作院校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反馈。

截屏2020-04-30下午1.59.13.png

部分接收设计学院捐赠的海外合作院校(左)和上海交大建筑遗产保护中心向意大利合作机构自发捐赠并书写慰问信(右)

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让我们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在防控新冠肺炎方面的有力举措和积极成效,得到了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赞赏和认可,世界各国人民休戚与共、福祉相依,只有精诚团结、众志成城,才能共渡难关,取得全球抗疫的最终胜利!

黄琚
设计学院
设计学院
黄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