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电院举行“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浅谈创新”主题团课

4月11日晚19:30,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兼科研副院长杨明在线上为电院同学带来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浅谈创新”主题团课,鼓励同学们肩负起青春的重量,走在砥砺奋斗的路上。

图片1.png

图片2.png

图片3.png

杨明从青春是人生奋斗与选择的开始引入,借交大办学传统“求创新引发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创新。他表示,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是素质的一部分,创新能力要素包括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

杨明指出,知识是创新能力的载体。他表示,知识积累的多寡决定了创新的容易与否,并且创新成果水平的高低与自身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相关。然而,创新并不是高学历者的专利,专业知识不足并不意味着无法创新。杨明谈到,只要绘图者笔法新颖,将知识的“点”巧妙连接,一样能够创造出新奇的作品。

而后,杨明分享了创新能力的最后一个要素——思维方式,并由此引出了团课的第二部分内容“何为创新的思维方式”。杨明指出,创新思维方式包括多方面内容,譬如问题意识、求异思维、想象力、类比思维、发散性思维等。他以电子管计算机的发展为例,说明了问题意识的重要性。电子管计算机发明之初有着功率高、体积大、速度慢三方面的显著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驱动着科研工作者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才出现了轻量小型的计算机,在发展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不断解决,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杨明介绍道,求异思维则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上思考问题,并追求对古人、对他人、对自己的超越。他提到,“超越”的前提是对现有成果有足够的了解,缺少这种了解就无法进行超越。

杨明强调,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创新并不和“无中生有”划等号,将已有成果灵活运用也是创新的一种形式。基于想象力,可以使用类比思维的方式进行创新,如仿生技术、移植技术和思维、知识的整合。利用发散性、发散聚合思维,摆脱知识、经验的约束和影响,脱离常规思考问题,这也是创新思维的重要部分。

图片4.png

图片5.png

图片6.png

最后,杨明还介绍了创新思维中的灵感思维、直觉思维以及梦境思维。他强调,创新的灵感来自于长期思考的积累。他希望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不断积累,取得创新性成果,拥有一段值得回忆的青春。

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提出自己的疑惑,杨明和两位助教对从何入手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迷茫时期该怎样度过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杨明还鼓励同学们查文献、多实践,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

本次团课使得同学们对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有了更具象化的了解,相信经杨明的耐心讲解,同学们对创新二字有了新的认知。期待着同学们在奋斗路上保持创新精神,挥洒青春汗水。

陈柱君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李劲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