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细推物理须行乐,管他冬夏与春秋

李政道研究所疫情期间科研工作侧记

2020年新春伊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在我国打响。经过艰苦努力,全国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但近期疫情在全球呈现扩散态势,海外各地确诊人数爆发式增长,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此形势下,李政道研究所学者们探索科学的脚步是否被迫停滞?国际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能否继续?且看诸位实验物理学家与理论物理学家在大年初三“天涯共此时”:

1.jpg                                             1月27日,李所兼职研究员刘江来教授带领PandaX实验团队在位于四川锦屏山的暗物质实验室

2.jpg

1月27日,李政道讲席教授Michael Ramsey-Musolf与博士后Suntharan Arunasalam,Motoo Suzuki在李政道研究所 

实验团队:克服万难

位于四川锦屏山的PandaX实验团队正在进行暗物质实验室二期建设,数位科研人员的春节是在实验室度过的。春节后,尽管团队成员归心似箭,但实验室进出交通由于疫情防控管制中断,建设进程不免受到波及。实验团队因地制宜,推出了zoom+微信的视频沟通“套餐”:组织团队尽力远程开展的工作,推进科学实验。

理论团队:孜孜不倦

相较于实验物理学家们受到的外界影响,理论物理学家们相对“幸运”一些。此次疫情期间,李政道研究所共有5位学者暂缓了日本回沪的行程。他们在李政道讲席教授Tsutomu Yanagida的带领下,在东京大学科维理宇宙物理学与数学研究所(IPMU)组建了李政道研究所“IPMU小分队”,雷打不动地继续着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李政道学者Yuichiro Nakai表示,疫情并没有给他的日常工作带来太多的变化,反而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相关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arXiv上。他还乐观地说,“牛顿诸多伟大的理论就是在他躲避瘟疫期间诞生的嘛!”

“IPMU小分队”队长Tsutomu Yanagida教授在此期间更是“高产”地发表了4篇论文,而且很欣喜地分享近期的心得体会:“现在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暗光子的新论文,它与李政道研究所正在进行的实验密切相关。李政道研究所的科研工作理论与实验结合密切,这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在线工作:互帮互助

本学期李政道研究所共11位老师正式开始网上教学工作,线下积极备课,线上化身“主播”。学校多部门更是加班加点,为远程开展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专业而充分的保障。李政道学者徐东莲作为我校开学后首批申请计算资源的任课老师,网络信息中心从开通账号到辅助教学等一系列高效而周到的服务让她大为感动。

因为国际学术交流的需要,在疫情发生之前zoom等远程办公交流工具已在李政道研究所充分普及,学校也为李政道研究所zoom的申请提供了便捷而畅通的渠道。自疫情发生后,李政道研究所各项日常工作,均得以在原有基础上借助网络远程开展:截止目前,已有7场小型学术报告会通过zoom远程举行,人员面试等工作也在远程顺利进行。

4.png

李政道研究所在线学术报告 

另外,李政道研究所近期自筹各类防疫物资,支持身处各国的研究所成员与北欧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单位,增添了科学家们在疫情期间继续专注于工作的底气与信心。 

疫情虽迫使科学家们分散在世界各地,但疫情无法阻止他们探寻真理的脚步。当被问及回到上海后最想做的事情时,他们的答案都出奇地一致:“想尽快继续科学研究工作!”。相信在如此坚定的信念下,李政道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定将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和那些为防疫工作奋斗的科学家一样,大家都在各自的学科前沿上下求索,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靳小芊
李政道研究所
靳小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