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出版传媒研究院发布报告:新冠疫情对数字出版行业影响几何?

抗击疫情,出版人从未停下脚步。自疫情爆发以来,出版人利用数字出版优势,借助互联网基础开展的社会化阅读,提供的各类数字化图文产品服务,为广大读者了解疫情,认知、掌握科学的防护常识,起到了巨大作用。

疫情爆发后,各类出版机构快速响应、迅速行动,通过各种形式积极部署,有所作为,体现了新闻出版单位特别是数字出版单位的使命担当。

1.积极策划并传播相关防疫类图书

面对疫情的不断升级,各专业类出版社和机构积极响应,在第一时间陆续推出了权威性的防治指导类电子书和有声内容。如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广东科技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手册》等等。这些数字化出版内容和有声读物内容,通过各类阅读和知识服务平台,以免费形式向公众提供,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人民卫生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

广东科技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

2.各出版社和内容服务提供商自有平台积极采取措施,丰富特殊时期大众精神文化生活

疫情期间正值传统新年,限制人口流动和人群聚集后,大众的假期文化娱乐生活受到了一定影响。各出版社和内容服务提供商主动将自有优质内容资源免费开放给广大读者,用力所能及的形式,丰富人民群众假期的精神文化生活。

咪咕阅读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全场电子图书免费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首批开放自有App“慕知悦读”平台上的300多本电子书资源;中信出版社免费提供3000多种电子书及600多种有声书,还面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提供全年的“好书快听”权益;喜马拉雅免费开放包括儿童阅读在内的多项会员节目;免费开放的平台不胜枚举,大众可免费获得的资源数不胜数。

上海交大社开放自有App“慕知悦读”平台上的300多本电子书资源

3.通过协会倡议等形式,各大主流平台积极响应,推出专题栏目

2020 年1 月30 日,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出《数字阅读行业战“疫”倡议书》,呼吁全行业积极响应当前疫情防控工作,集结数字阅读行业力量共同战“疫”。截至2月3日,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当当云阅读、阅文集团、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得到App等50余家数字出版行业机构积极响应,在第一时间落实方案,联合出版社和资源提供商推出限时免费的专题栏目。

此外,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字阅读工作委员会、可知平台也联合发起电子书免费阅读的公益活动;首都出版单位也联合发起“+我一个”行动计划。

4.各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平台助力“停课不停学”

面对假期的延长,春季学期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大,如何保证大中小学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初三和高三面临升学的学生,成为当务之急。各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平台发挥线上教育培训的优势,开放音视频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生活。

其中,中南传媒免费赠送包含小学到高中各阶段学习课程的贝壳网精品课、“小鹿听书中考学科音频课程”;“学习强国”与“学而思网校”联手,为全国中小学推出“在家上学(中小学课堂)”专题;清华大学出版社为用户开放“个性化的高等教育专业知识库——文泉学堂”;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将部分功能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方便需要居家进行论文写作和学术研究的高校学生。

疫情爆发对数字出版行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数字出版因其内容获取的便捷性,易形成广泛的传播。从此次疫情期间出版业的各种举措来看,数字出版的优势显露无遗:

1.数字出版业务流程更加高效

相较传统图书的出版流程,数字出版的业务流程全部为线上操作,效率高、成本低、流程快等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特别是此次疫情爆发正值春节长假,电子书可以完全跳过印刷厂印刷、物流运输和书店上架这些需要依靠人工实现的环节,直接通过数字化的传输实现制作、分发和上线,较纸质书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1月23日下午,广东科技出版社举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的新书首发仪式,随即该电子书便在全网传播。这些优势不仅促进了防疫类电子书第一时间出版和发行,而且因为电子书可以随时实现修改和更新,应对突发事件,在第一版内容可能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情况下也可后续不断修改、更新,不断完善已经发布的内容,这对于传统出版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2.自建有完整产业链的数字出版机构,应对市场变化反应更加灵活和便捷

对于出版行业来说,出版产业链主要是以出版环节为基础开展的具有价值关系的上下游企业共同组建的出版企业联盟。这对于数字出版行业来说也是一样的,但唯一的区别,是对于自建有数字化平台的出版社而言,这条产业链在出版社内可以实现一个完整的闭环,即数字内容的策划、编辑、加工、上线、销售,全部在出版社内部完成。这就让掌握数字出版内容的出版社对于自己的内容具有了绝对的掌控权。

在此次疫情的突发事件中,各个拥有自建数字平台的出版社无需花时间和精力去协调产业链上各方利益,即可在第一时间快速响应,在自有平台上开展各类优惠和免费活动。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上海交大社等均在1月29日前后开放了免费的自建资源,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明显快于第三方平台。

3.融合性服务和产品更加受到用户和读者喜爱

除了电子书产品,具有技术开发能力和内容制作能力的出版社还在短时间内推出了形式多样的防疫科普类内容。

“一园青菜”联合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包含游戏内容的《儿童版防疫手册》,并第一时间做出了音频版本;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了面向小朋友读者的有声书《病毒来了!》;安徽出版集团旗下安徽画报、市场星报手绘战“疫”漫画并制作成了视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天津市委网信办、微医和互联网总医院、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共同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该手册创新地加入了关于疫情的在线免费问诊入口,满足读者科普和问诊的双需求。义诊活动启动一周,专题页面被访问次数超过7000万,有1.2万余名医疗专家在线接诊,累计服务人次超过54万。

未来的数字出版行业将去向何方?

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电子书的阅读、有声书和知识付费内容的学习、获取相关教辅材料的配套音频和视频讲解,这些对大众来说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了。但是,此次疫情的爆发作为外部冲击,让大众再一次切身体验到了数字化内容传播的时效性,以及通过移动终端进行数字化内容获取和学习的便捷、高效的同时,也让数字出版行业从业者再一次重新审视自身行业的未来发展问题。

1.面对突发事件,出版机构各自为战,资源分散,合作困难,实为行业弊端

虽然面对疫情,各家出版社积极组织作者和编辑,第一时间出版了相关防疫类的图书,但也应看到,已经上线的十余种防护内容读物中,内容差异化较小,存在一定的重复出版现象。各家出版机构各自为战,无法实现作者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一个“超级传播”的作者和出版物。

长此以往,不利于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一方面,主管部门应加强宏观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和内容的有效集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出版机构也应在差异化方面做足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优质的内容的有效供给。

2.现有数字化内容的盈利模式开始受到冲击,实现多方共赢成为数字出版行业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在疫情的各类应对活动中,总体上缺乏集中有效的统一响应,普遍以行业协会和行业头部机构发起的相关公益性活动为主,缺乏统一的口径和响应。作为直接面对用户的第三方平台,召集合作方,协调多方利益,维护合作关系;而作为内容提供方的出版机构,需要在短时间内权衡利弊,平衡自身的投入产出比例,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

目前,基于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数字出版,除自建平台外,出版方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实现内容盈利和广告盈利。对于内容盈利模式,主要可以细分为购买和点击两个模式。购买模式,就是用户购买单独一本电子书、一个音频课程,出版方与第三方平台实现分成收益;而点击模式则可理解为各个第三方平台推行的会员包月、VIP阅读和限时订阅等模式。

面对疫情,各主流第三方平台响应号召,开辟了限时免费的专栏,提供出版社机构的数字出版内容供读者阅读和学习。京东读书创新模式,在免费专栏内并没有修改电子书的价格,而是通过二人组队、分享后即可免费阅读的活动规则,即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数字内容,也为数字内容提供了分享传播的机会。

对于这些第三方平台来说,内容全部来自于上游的出版机构,出版机构的内容生产必然需要一定的成本,包括组稿、编辑、排版等等,那么对于免费的销售模式,能为第三方平台带来流量的同时,是否也可以兼顾出版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否扭转出版机构为他人做嫁衣的被动局面,将“关系链”升级为“价值链”,实现多方共赢,成为数字出版行业需要重新考虑的问题。

3.在线教育领域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疫情正值春季招生阶段,线下教育培训行业深受影响。作为数字出版行业板块之一的在线教育,一直是具有教育资源的出版机构关注的重点。以往,出版机构大多通过对纸质教辅材料的增值,为读者提供线上的配套教育音视频内容。那么,随着疫情的发展,原本扮演者辅助角色的在线教育将逐渐成为舞台的主角。以教材教辅为主的人教社、外研社、华东师范社等均开放了电子教材及配套资源。

当下,出版行业既往教育内容的储备丰富,能够基本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未来,出版行业发挥纸质教材教辅编写的教师团队优势,开发各类线上富媒体资源内容和培训,或将成为涉足在线教育板块的数字出版机构的发展机遇。

4.公共卫生类内容资源和出版机构亟待系统化和品牌化

应对本次突发疫情,各家出版机构积极行动,出版了不少防疫类出版物。同时,也应看到,在图书市场上,公共卫生类学术著作和职业教材较多,存在公共卫生防疫类科普图书较为缺乏的情况。但是,近些年,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却频频发生,相关图书的市场需求一直是存在的。为配合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关的出版内容建设也是可以考虑的发展方向。

应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除了相关部门要颁布具体的处理举措和应对措施,需要学术界分析和总结过往经验,提供更好的改革和处理意见,也需要对普通民众开展全方位的科普防范性指导教育。纵观出版物市场,目前这类内容整体还较少,也大多没有形成系统化、品牌化的产品线。

后续,相关专业类科技或卫生类出版机构,以及拥有该领域专业作者资源的出版机构,或可在相关部门的统一规划下,集中优势资源,寻找到此类权威内容建设的发力点

刘敏、黄婧
上海交通大学 出版社
王加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