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在“2019年上海高校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比武 系列主题活动”评选中喜获佳绩

本次活动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举办,旨在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次活动面向上海市所有在校大学生,共设思政课艺术作品、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思政课微电影、思政课读书征文比赛4项活动。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在思政课读书征文比赛活动中,最终共评选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其中,上海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吴婷、谭帅男2位硕士研究生分别获得二等奖与三等奖。

图片1.png

吴婷基于对马克思早期主要著作的分析,论述了马克思需要范畴的社会历史基础及其逻辑演进。吴婷认为,马克思的需要范畴存在着一个历史的逻辑演进过程。从《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再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需要是沟通理想与现实的媒介,到需要是抵达此岸现世幸福的桥梁,再到对需要的政治经济学追问与实践本体论理解,青年马克思在不断明晰需要范畴真实内涵的同时,实现了逻辑与历史的高度统一。

谭帅男论述了习近平生命共同体思想理论基础,谭帅男认为,“生命共同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自然界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然观基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观,与传统的将人与自然作主客体二元分立的自然观根本不同,克服了过去生态伦理讨论中“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两大流派的理论缺陷,为解决人类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中国智慧。“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既是对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转换,又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继承与发展,从而使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理论和“自然中心主义”生态理论区别开来。

 


张濠
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濠
牟凯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