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大师生认真学习《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续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公路成网,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中国正在由“交通大国”逐步向“交通强国”昂首迈进。根据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在近日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描绘了交通强国发展的新蓝图。纲要提出,到2020年,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上海交大师生积极学习并深入领会纲要内容,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实际交流感想,表示要把用学术助力国家建设的信念运用到实践中去,为新时代交通发展贡献力量,为建设交通强国而不懈奋斗。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责任教授胡昊:纲要提出了九大任务体系,是新时代指引交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我国正奋力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这一发展定位和“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这一发展目标,加强交通顶层设计,助力国家战略发展实现,加快补齐交通短板,使老百姓增强交通发展的获得感。

  近年来,各种交通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并得到广泛应用,如无人驾驶、共享交通、超级高铁、无感支付、电子车牌等,这些新技术重塑了交通行业的发展格局。对此,应该予以充分重视,加强研究,超前布局,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机制。

  交通行业的变革对交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以行业需求为牵引,打破传统专业的藩篱,加强学科融合,特别是要加强传统交通学科同信息科技的交叉,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一批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水下工程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杨启:纲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和推进交通行业的发展。这是国家的又一战略决策。交通是经济命脉的关键基础,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交通行业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次又从国家战略上系统性的进行规划,引导行业发展的方向,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  交通既是改善人民生活,增强老百姓幸福感的必要条件,又是支持我国经济建设的助推器。纲要从海、陆、空、水下空间不同维度阐述了交通强国的框架,做为一个服务于交通行业的一员,我们一定紧紧围绕纲要提出的国家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为国家的交通强国做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明:“交通强国”战略是国家全面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整个强国战略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基础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智能交通技术代表了科技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创新和应用,在强国战略实施中将发挥核心的作用。

  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同时,要求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纲要的发布为自动驾驶等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必将促进以自动驾驶、车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中美物流研究院教授赵来军:纲要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纲要提出,从2021年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要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需要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各类人员仔细领会纲要精神,落到工作实处。

  纲要不仅是新时代做好交通工作的总抓手,也为我国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纲要提出“交通装备先进适用、完备可控”、“科技创新富有活力、智慧引领”,要求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加强特种装备研发、推进装备技术升级,强化前沿关键科技研发等,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不但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任务,而且将给予大力支持,国产航空发动机、氢燃料电池车、无人车激光雷达、水下机器人焊接等一大批“卡脖子”技术、工艺、材料,可借助纲要实施攻克那些“卡脖子”、前瞻性、颠覆性技术,总体提升我国先进制造业的水平。

  纲要为我国先进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提供了重要机遇。纲要提出“推进出行服务快速化、便捷化”、“打造绿色高效的现代物流系统”、“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将对我国交通服务业、电子商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服务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将产生重大影响。如城市群内轨道交通通勤化、城市地下物流配送、无人机(车)物流递送、低空飞行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都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

  纲要对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样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纲要提出“构建互联互通、面向全球的交通网络”、“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深化交通国际合作”,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为主体,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运中心,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打造陆海新通道,协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全球交通治理体系建设与变革,这些措施不但对我国加大开放力度,促进国内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更对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战略意义。

  所以,纲要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交通这一领域,而是要从经济、社会、国家战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深刻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研究中心主任殷承良:纲要提出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未来的交通体系,是包含了智能车辆在内的大交通体系,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是推进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随着5G建设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对汽车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带来巨大信息化变革的同时,也在催生着车、路、云和人之间的互联互通。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助理教授戴磊:纲要的正式印发,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鼓励和鞭策,是新时代下指引交通强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全体交通人吹响了奋进的号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此时此刻,我作为一名交通领域科研工作者,正搭乘中远海运集团“天佑轮”行驶在挪威西北部的北海上,看到纲要全文感到无比振奋!“天佑轮”穿越北极一路驶来,乘风破浪,这艘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特种船舶载着斗志昂扬的中国航海人,正以自己的亲身行动,践行着交通强国的光荣使命。

  展望未来,纲要的提出对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实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总目标,还是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交通体系,或是落实“九大任务体系”,新时代下我们交通人必将肩负新的使命踏上交通建设新征程!我们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国家同理想、共命运,为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奋斗终生!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2016级博士生汤宁:纲要指出,建设交通强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要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注重质量效益,注重一体化融合,注重创新驱动转变。作为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联合培养的上海交大的交通专业博士生,我第一时间看到并学习了该文件。深受鼓舞,并深感责任重大,认为中央政府高屋建瓴、立意深远。

  交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即是依靠交通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代表。我国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交通对于国际和国内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上来说,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从国内来说,交通对于各地区起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沟通作用,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促进国内各资源要素的流动,促进不同城市的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人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生活。

  作为一名交通专业的博士生和一名共产党员,我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方针,并将立志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发展竭尽全力!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2019级硕士生邓佳莉: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支持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城市群中一颗耀眼的星星,也正加速高质量发展,朝着世界级城市群的方向迈进。而交通作为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交通的先行和保障作用。纲要中专列一节描述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对于长三角城市群,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对加快城镇要素流动、进一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质量等具有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交通人,也应立足于长三角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实际,把握纲要纲领,研究一体化轨道体系、城镇公共道路交通体系、市域铁路等新兴模式在长三角城市群众中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将科学研究与祖国的发展需要交汇贯通,真正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2019级硕士生荆丹悦:近日学校组织学习了纲要。在认真研读了纲要后,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交通方向的学生,我该如何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纲要中提到要培养战略科技人才,创新性人才。可见当代交通人不仅要在已有专业知识上下苦功,还应把握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增长视野,努力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跳出已有的框架从更高更全面的角度思考问题。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亲身体会交通建设带来的改变。在一线工作中观察交通建设的具体成果,了解理论向成果转化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理论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做到知行合一。

  学术研究中常因遇到困难而感到迷茫,因而在学术生活之外,要不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加强思想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继续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十九大精神,坚定克服困难的信念。

  作为新时代的交通人,我们必将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交通强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系2018级本科生杨洋:纲要在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多方面学习之后,我的学习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纲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情,着眼全局,面对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纲要提出从2021年至本世纪中叶,我国的交通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和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从基础设施建设,到交通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再到交通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篇纲要都详细地指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宏观目标。不仅指导了交通领域的发展,更是让每一个阅读学习过本纲要的中国公民都憧憬着我国未来的交通发展。

  其次,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我读出了国家对交通领域的重视。而作为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这篇纲要激励我能够更加刻苦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并且深入钻研,这样的话,我也能为我国的交通强国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交通领域的发展定能按照本篇纲要如期发展,取得圆满成功。


船宣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刘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