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走进敦煌 鉴古知今”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顺利完成

7月31日至8月6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同举办的“交圕·行阅”:“走进敦煌 鉴古知今”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顺利完成。

2019-08-01-火车站留影-肖傲天 (1)_meitu_2.jpg

7月31日清晨,研学团队的十一位学员在图书馆三位老师的带领下,从虹桥高铁站出发,一路西行,经兰州,走进敦煌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出发前,学员们就已经选择性地阅读了《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人类的敦煌》、《走进敦煌》等著作,并从不同角度进行研学和交流,为即将开始的敦煌之旅做足了功课,对这个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及中华文化源泉心生向往。

2019-08-02-莫高窟-陈晶晶(9)_meitu_4.jpg

2019-08-02-莫高窟-陈晶晶(11)_meitu_5.jpg

8月1日上午,学员们到达敦煌市,下午参观了敦煌市博物馆、雷音寺,并赶在日落之前欣赏了鸣沙山月牙泉的景色。8月2日全天赴莫高窟,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深度研学了各具特色的十八个洞窟,以及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莫高窟美术馆1650展,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学员们见到了莫高窟217、276和285等特窟的复制品,以及“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大家对莫高窟中精美的雕塑艺术、经变画艺术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一路上,不仅有讲解老师的细致讲解,还有人文学院丁晓萍老师的精彩点评,启发了学员们一连串的思考。

2019-08-02-敦煌研究院鲜悦活动-陈晶晶_meitu_3.jpg

莫高窟整体参观结束后,学员们来到敦煌研究院,聆听张元林研究员带来的《敦煌与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讲座暨第126期鲜悦(Living Library)。张老师旁征博引,贯通中西,从世界文化交融角度解释敦煌文化的成因和各地各路文化之间的趋同性,令学员们对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地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019-08-03-暑期社会实践榆林窟-肖傲天 (26)_meitu_6.jpg

2019-08-04-汉长城-陈晶晶_meitu_7.jpg

2019-08-04-玉门关博物馆-张静(2)_meitu_9.jpg

接下来的紧密行程中,同学们还陆续参观了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玉门关、河仓城、汉长城遗址、雅丹地貌等,在每日的交流讨论中,学员们迫不及待地开展了学习和阅读分享,纷纷表达了自己研学后的感想,对石窟佛教艺术、文物保护、匠人精神、敦煌人精神与丝路文化等内容进行讨论和反思。

2019-08-04-玉门关-陈晶晶(3)_meitu_10.jpg

通过本次行走式阅读活动,师生们拨开千年黄沙,窥探了敦煌从上溯魏晋、中盛于唐、下至明清的历史全貌,并实地踏上了丝绸之路玉门关、大方盘城、汉长城的土地,沿途所听所见深深激发了学员们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和“饮水思源”的校训精神。

此次研学活动中,学员们对丝路重镇敦煌的地理形态、气候、物产、民生有了深入了解,为三代敦煌人执着的精神特别是常书鸿父女对莫高窟的守护,为敦煌人崇高的艺术追求和学术理想所深深打动,深化了交大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刻苦求学的信念。以史为鉴,科艺结合,学员们在行走中获得力量,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着成为兼具科学与艺术素养的创新型人才之路踏上征程。

微信图片_20190812191518_meitu_1.jpg

据悉,“交圕·行阅”主题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暨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IC²人文拓展计划,此次“走进敦煌 鉴古知今”是第三期研学活动,同时得到校团委、人文学院、敦煌研究院、弘文研修中心等的鼎力支持。研学活动帮助师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与思考,对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文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梅雪吟
研学团队
图书馆
何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