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国情研习社赴王村口镇进行暑期实践

7月24日至25日,上海交通大学国情研习社实践团来到红色古镇王村口镇,追忆红色历史,调研乡村振兴,深入了解建国七十周年下的乡村产业转型。

图片1.jpg

7月24日上午,实践团前往王村口镇政府与王村口镇团委书记蓝骁进行座谈交流。蓝骁简要介绍了王村口镇的基本情况,近年来,王村口镇进行产业转型,主要经济已经从林业转向农业和红色旅游业。此外,结合实践团成员提出的乡村振兴和红色旅游产业链的问题,蓝骁表示,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王村口镇进行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交通、秩序以及农村整体环境都已经得到改善,为红色旅游产业的逐步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最后,他表示,王村口镇在未来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如何引进人才、如何提高王村口镇“挺进精神”影响力、如何增加农业收入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片2.jpg

座谈会后,蓝骁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王村口镇。从挺进师纪念馆的红色革命历史到大街小巷的民风民生,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完整的红色资源历史和王村口的成功规划改造。

24日下午,实践团成员采访了革命前辈后裔毛建英。毛建英回忆了抗战时期的革命历史,讲述了红军和王村口村民的故事,同时讲述了现在王村口对于先烈的缅怀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红色革命精神的理解。

25日上午,实践团成员入户调研。王村口的步行街两边布满了各色各样的小店,实践团成员逐个商铺进行了参观及询问。茶店的名片是劳动,竹艺品的名片是50年的坚持,布鞋店的名片是代代传承,每个商铺都在政府和政策的帮助下找到了最合适的发展路线。

25日下午,实践团走进了普通民众家中,调研农业的收入状况。村民们表示,茶叶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辛勤的劳动加政策的协助,农业收入在逐年增加。随着收入的增加,村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提高。但在教育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育设施的不足、上学的距离过远以及安全问题,都是村民们最关心的部分。

两日的社会实践,实践团从政府到基层,从村外到户内,通过访谈交流、入户调研,为王村口镇红色旅游产业建言献策,并通过视频制作、周边设计等方式,为王村口镇旅游推广扩大宣传,在躬行实践中,知行合一,砥砺前行,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林云鹏
王雄
校团委
包宸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