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王宁教授在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及高峰论坛作主旨发言

由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澳门大学、深圳大学和澳门圣若瑟大学共同主办的“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十二届大会”于7月29日至8月2日在澳门大学举行。三年一度的国际比较文学大会素来有“比较文学领域的奥运会”之称,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世界各地的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未来”,会议吸引了来自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香港,以及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巴西、葡萄牙、法国、英国、俄罗斯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其中,法国、日本、巴西、葡萄牙、德国、韩国等国的全国性比较文学学会组团参加。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协办了此次大会以及在此前举行的深圳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由于本次会议分别在中国深圳和澳门这两座城市举行,从而开启了国际比较文学史上的“一会两地”之先例,在国际学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出席这两个大会或论坛的中国代表共有500多人。大会设有7场全体大会报告、15个分论坛、30多场圆桌会议及分组论坛。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比较文学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大会邀请到多位来自欧美和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比较文学著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作主旨演讲。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拉丁美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王宁在会上作了题为《从比较诗学到世界诗学的建构》的主旨发言。

20190803_231700_904.jpg

王宁的发言在西方学者的先期研究基础上,从比较的和中国的视角提出一种世界诗学的建构。他认为,世界诗学的建构有着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这两方面的基础,因此建构一种世界诗学或世界文论主要基于这三点:首先,学是基于世界文学和比较诗学研究成果的一种理论升华,而当今占据主流的西方文论并未涵盖不同区域的国别和民族的文学和理论经验;其次,迄今所有具有相对普适性的文学阐释理论都产生于西方语境和西方文学创作及理论批评实践,由于其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局限,这些理论的提出者不可能将其涵盖东西方文学和理论的范畴和经验;再次,中国学者始终关注西方文学理论的前沿课题,从一开始引进比较文学这门学科时就十分注重比较诗学或比较文论研究,同时,中国学者又有东方的本土文学和理论批评经验,因此中国学者完全有能力从比较的和世界的视野出发提出这一理论建构,并使之成为一个新的可以讨论和不断建构的理论概念。王宁的主旨发言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的强烈兴趣。来自德国、法国、巴西和印度的学者和期刊主编纷纷要求将王宁的发言译成其他语言。

在澳门国际比较文学大会正式开幕之前,国际比较文学协会还和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以及深圳大学等单位共同主办了“国际比较文学学会执委会会议暨国际比较文学高峰论坛”。来自世界四大洲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37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立新、深圳大学党委书记刘洪一、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张隆溪、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王宁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王宁教授应邀在论坛上作了题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世界主义》的主旨发言。

0804a.jpg

王宁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尽管在当今的中国谈论世界主义是一个前沿理论话题,但实际上这个话题对于专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而言并非全新的。中国古代的天下观与世界主义有一些平行的成分,但是这一术语本身却是从西方引进的。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现代中国,世界主义被大大地“边缘化”了,直到世纪之交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才再度兴起。在中国过去从文学的视角谈论世界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将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相认同。随着全球化的来临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之莫言的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一世界主义的动力已成为一种双向的动力。一些中国当代作家不仅关切中国人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对世人所共同面对的基本问题予以关切。也即他们不仅为中国读者而写作,同时也为全世界的读者而写作。因此就这一点而言,我们已经不可否认,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被译成主要的世界语言,中国当代文学确实已成为世界文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据悉,本次大会及高峰论坛还围绕“比较文学与数字人文的兴起”“世界文学与中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世界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东方主义与东方文学的崛起”“一带一路:另种形式的全球化”“世界文学与翻译”“文化哲学与跨文明研究”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全面探讨国际比较文学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在深圳高峰论坛上,主办者还专门开辟了SSCI和A&HCI期刊主编圆桌会谈、著名作家王安忆和深圳作家相南翔的文学对话、以及知名画家苑贺斌个人画展。 

出席这两个活动并作发言的上海交通大学的学者阵容强大,主持分论坛或圆桌会议的交大学者既有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叶舒宪及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彭青龙,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尚必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都岚岚,人文学院副教授胡建升,同时也包括一些年轻的教师、博士后人员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这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学研究团队首次在大型的国际场合集体亮相,充分说明了交大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在国内学界的领军地位和在国际学界的广泛影响。

据悉,国际比较文学学会(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ICLA)成立于1955年,旨在为世界各地的比较文学研究者提供平台,促进比较文学研究者和各国比较文学学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会以此为目标,积极推动文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摆脱语言的界限与各国文学传统的束缚,促进不同文化与地域的交流。同时在不同学科与理论溯源之间,勾连不同的文体﹑历史时期与媒介形式。学会具有宏观的比较研究视野,涉及文本和日常生活中的多个不同领域,如人种﹑性别﹑等级﹑性学﹑民族和信仰等。学会力求以包容﹑开放的态度,鼓励一切对比较文学抱有研究兴趣的专家学者,同时也欢迎在读学生和年轻学者的加入。学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球性的会议,协会的年度出版物《文学研究》(Literary Research),发表比较文学领域内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研院供稿)


文研院
人文艺术研究院
叶洛夫
王冰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