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19教育现代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
5月30号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主办,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创新分院、早期教育管理研究所承办的“无界·汇智” 2019教育现代化发展论坛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论坛获得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论坛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小荷姐姐主持。
该论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和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设计,共同探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及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的教育新形态。上海交通大学总经济师、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刘牧群,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张珏,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教授、教育领导研究中心主任戚业国,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浦东教育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李军,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总校长吴子健,平和双语学校总校长万玮,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深圳高级中学(集团)科研处主任刘静,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周怿,教务长王良志等受邀出席。
刘牧群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海外教育学院在高端非学历教育领域中的定位和战略布局进行了简要介绍。他表示,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非学历继续教育已成为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教育学院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目标实践的重要学院,致力于为组织和个人发展提供高层次、专业型、实战性、国际化的综合教育与培训服务,不断为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珏在论坛上对《上海教育现代化2035》的有关研究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他表示,教育是一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各级教育发展过程中,上海肩负着一个率先探索,辐射周边,辐射全国的作用。他说:“上海的教育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现代化,实现学习者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他指出,在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定位上,上海要不断完善政府、民办等多种力量共建的教育现代化治理体系,努力发展成为全国各类人才向往的学习体验之地和价值实现之地。
戚业国表示,当代社会应理性审视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更隐藏着对学生思考创新能力的不利影响。他表示,信息技术只能作为教育的一种工具,如果超越工具的界限去发展技术,只能是弊大于利。他指出,未来教育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忘记教育的使命和初心,不能背离教育“育人”的核心价值,信息技术虽是未来学校发展的力量,但学校的核心依然是教书育人,未来学校就应该成为人类文明的博览园、现实世界的模拟场,以及未来生活的实验室。
李军在基于浦东教育技术的思考与实践上展开了“信息技术赋能未来教育创新”的主题分享,他表示,从信息化时代到数字化时代,再到AI时代,各种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信息技术要想真正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首要工作是做到数据的整合互通,建立起区域学校层面的大数据系统,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运用和数据分享。通过数据的汇集,推动学校信息的互联互通,进而实现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推动教育发展。
在“教育创新,连接未来”的主题圆桌论坛环节,吴子健、万玮、吴蓉瑾、刘静、周怿五位来自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领域的专家就“教育如何创新才能适应未来”、“各阶段教育连接”、“未来学校特点”等话题展开讨论,对未来教育理念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
汇智创新,无界教育,本次论坛还获得了牛课学习中心和上海唯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