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凯原法学院师生参访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3月22日,凯原法学院刘永沛老师、徐彦冰老师、胡滨斌老师带领二十余名学生参访上海浦东新区法院。浦东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徐俊庭长和各位法官接待了来访师生。
师生一行人受邀旁听了庭审,同学们第一次近距离体验了真实的庭前勘验、双方答辩、庭审举证质证的过程,庄严的庭审氛围、一丝不苟的司法程序,以及法官的专业水平,都给师生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法学院师生参观了法院的立案大厅。在法官助理的细致讲解下,师生了解了立案大厅不同窗口的分工,包括当事人诉讼引导、诉讼文书自助书写区域、审判事务中心、结算中心、执行督促、上诉办理和法律援助。随处可见的自助服务设备、官方微信二维码辅助立案,使大家感受到浦东法院不仅在运行机制方面严谨而专业,更是秉持方便和服务民众的精神,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真正做到了服务于民。
法院代表与法学院师生展开交流与研讨。徐俊展示了浦东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庭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20周年视频,并对浦东新区法院知识产权庭的成立、发展历程及工作成果做了简要介绍。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庭成立于1994年,是全国首家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庭。1996年,经上海高院批准,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机制在浦东率先尝试,后来这一机制被学者专家称为“浦东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浦东法院就在全国第一个成立自贸区知识产权法庭,再一次担当起了探索司法审判创新“先行者”的角色。
徐俊分享了自己青年时期学习知识产权法的经验。他提到,随着产业发展,国家战略和政治外交的需要,知识产权法律共同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作为知识产权法律共同体的一员,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怀有热爱,带着这份热爱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徐俊还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研究,要认识到专项调研的重要性,只有时刻关注与产业密切相关的争议问题,才能更好地符合社会的发展、解决社会的实际需求。徐俊鼓励同学们要不忘初心、坚持理想,“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成为优秀的法律人;不仅要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更要贴近实践,在日常的琐碎学习与工作中都时刻坚守身为法律人的职业理想。
刘永沛向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庭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的发展历史和知识产权学科的相关情况。他说,交大凯原法学院始终期待能够培养出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公共服务事业中去;法学院始终以参与整个社会的实际进程发展、并以为社会培育更多有担当的法律人为教学宗旨。徐俊就法学院教学模式、培养方向、专项合作等与刘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双方在促进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问题上有高度共识。徐彦冰就游戏著作权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胡滨斌就商标抢注问题、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在互动环节中,研二陈宁怡同学和研一邓可欣同学向在坐的法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并得到了袁田法官、徐弘韬法官助理的详细解答。
阮文楚法官助理向法学院师生详细介绍了目前法院实行的法律助理制度。法律助理制度是一项专门面向上海各高校招聘法学院研究生到法院进行为期六个月实习的项目。该项目自实行以来便取得很好的效果,反响热烈,实习生们通过这个项目直接参与到法院工作当中,负责资料整理、案例调研等,与法官奋战在一线。凯原法学院已连续多期向浦东法院推荐了实习生,他们均表示法律助理项目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法院的运作机制,他们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浦东法院也充分认可了凯原法学院各位实习生的出色表现,赞扬他们认真细致、主动尽责的工作态度,并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们加入到法律助理这个项目当中来。
法院方代表再次对法学院师生的到访表示欢迎,老师和同学们也对法院热情的接待和支持再度致以诚挚感谢。此次交流将为今后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与凯原法学院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