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生“研路”论坛举行

为加强相关专业博士生的交流、解答博士新生关于科研与生活的困惑,从而全面提高博士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举办2018级博士生“研路”论坛。2018年研路论坛共分6场,自10月29日开始至11月28日结束。本期研路论坛由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毓闻主持,并分别邀请了程帆、义理林、何建平、张亚非、朱淼、崔大祥等6位导师为2018级新入学的博士们开展研路导航。

01.jpg

10月29日是今年研路论坛的第一场,程帆以“信息科学中的基础研究”为主题与同学们分享了博士期间的研究方法和未来规划。程帆与同学们探讨了应该怎么去开展博士研究,并提出了“什么是研究”的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程帆认为研究时个人对未知的思考,给世界以一个独到的解释。接下来,程帆比较了研究和学习的区别,他强调博士新生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如何从一个学习者变为思考者。程帆建议是认真思考,需要跳出现有的思考模式,去发现新的观点、新的突破。他还建议同学们不要去读太多其他人的文章,因为会受到他人思维模式的干扰,也会减少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

图二.JPG

图三.jpg

10月31日,义理林给同学们做了一场题为“从科研过程看科研思想”的交流报告。围绕“如何做好科研”这个问题,义理林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感悟:坚持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成为特定领域的佼佼者。确保在自己优势领域前提下,有所选择的开拓新方向,做有意义的事情。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六点建议:投入时间,抓住关键,不懈思考,劳逸结合,广泛交流,淡泊名利,为同学们在科研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之后,同学们积极提问,围绕科研的方方面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义理林针对大家的疑问,幽默巧妙地解答同学们的疑问,最后报告会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图四.JPG

11月7日,何建平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会。何建平从自身的科研经历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己在研究生阶段面对课题,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困难的过程。并针对在学生们可能科研道路上将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宝贵的建议:全面理解理论和明确物理意义;强烈的自驱力;明确的研究方向以及良好的写作能力。最后,何建平还从专业的角度,向学生们推荐了实用的文献查找方法,以及一些优秀的会议和期刊,并针对学生们的科研疑惑指点迷津。

图五.jpg

图六.jpg

11月15日,张亚非带来分享会“学海有悟”。张亚非首先讲述了自己年少时的求学经历,并分享自己年轻时觉得枯燥无味的内容,等到年长时变读通了、也悟明白了科学的精妙。张亚非提出,作为交大的博士,不仅仅要为了自己学,还要为了家国天下而学,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在科学研究遇到瓶颈时由继续奋进的动力。最后,张亚非提出,科研学习也要有“诗意”,要塑造自己的格言,方能“道行圆正”。

图七.jpg

11月22日,朱淼为博士带来了“给博士生的工作建议”,朱淼以他自己的求学、工作与科研经历,讲述了博士生涯中应当注意的各种“潜”规则。这些规则涵盖了学术伦理与道德、实验室人际关系、博士生应有的人生目标等内容,给同学们带来了很多博士生涯中的“打怪升级指南”。

图八.JPG

11月28日,崔大祥主讲最后一场报告会,以“学会成长”为主题分享了自己求学、工作的经历与体会。崔大祥建议同学们需要有对未来规划的初步想法,也与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当年博士求学路上的经验。崔大祥谈到博士第一年需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现况;而到了博士第二年需要逐步接触项目,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探索、思考。当谈到专业跨界的问题时,崔大祥用切身经历告诉博士同学们不要去畏惧新领域,知识是融会贯通的,当遇到知识的不足时,自己主动去“充电”,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

李嘉彬 黄宁 施金宏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