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联合国环境署原高级官员李少义做客交大谈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能源环境工作

近日,由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主办、学生国际组织发展协会承办的“世界与你有约”系列讲座第十讲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举办。此次讲座主题为“聚焦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框架下的能源与环境工作”,邀请原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资源专家委员会秘书处主任、联合国亚太经社理事会环境与发展司代理司长、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资源能源处高级经济事务官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现商务部)国际司经济师和高级项目官员李少义全英文授课,为交大学生讲解联合国在能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工作机制。

01_副本.jpg

李少义首先简要介绍了联合国的组织架构和“和平、发展、人道主义援助与人权维护”等四大核心工作,并指出政府间进程作为联合国运行机制的一大特性,在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环节中意义重大。在联合国的支持协调下,先后举办多场影响深远的政府间会议为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奠定了基本框架,如1992年里约地球峰会为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了初始框架,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等。李少义表示,联合国为各国方案的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并统筹指导着全球发展工作。

李少义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与气候变化大会为例,介绍了联合国在能源与环境领域开展的一些工作。目前,各国在其发展计划中积极落实行动目标,其中针对气候变化应对过程中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责任分配问题,我国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CBDR)的背景下创新提出了国家自主贡献方案(INDC),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化石能源应用、森林生态蓄量等多方面进行风险调控与体系完善,力求以气候变化的应对为最终目标,展现了中国智慧。

李少义还从IPCC(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等组织的运行机制出发,简要分析了联合国框架内的科学评估与报告工作。这些组织汇集来自各成员国的技术专家,对大气学、生态学、经济学多学科资源进行整合与分享,为能源技术与温室气体组成、资源使用量等环境数据间的关系研究提供指导,帮助人类在福祉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间寻找相对平衡,体现了成员国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资助贡献与互相负责。

针对“合格国际组织职员的素质准备”,李少义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切实建议。他认为,熟悉会议程序与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同样重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与通用的快速学习技能缺一不可,而在坚守联合国工作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如何坚持自我、保持好奇心与创新能力也是一大重点。

讲座结束后,李少义与同学开展了亲切的交流互动,并参观上海交大120周年校庆专题展示馆。

此次讲座聚焦联合国框架下的能源与环境工作,通过联合国环境署官员的视角概览联合国架构及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工作进程。通过讲座,同学们获得了与联合国高管面对面交流分享的宝贵机会,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为参与全球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林桐
范娇姣、张天枢
学生就业服务和职业发展中心